【秋光疏已密,宛在春风里】研究生志愿者活动: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计划研究

【秋光疏已密,宛在春风里】研究生志愿者活动: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计划研究

小西湖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门东地区,是南京门东地区22片历史风貌区之一的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其范围北临小油坊巷、小西湖小学,东至箍桶巷,南抵马道街,西至大油坊巷。规划用地面积约4.69公顷。1200多户居民、3000多人在此居住,居住条件与现代都市生活极不协调,配套设施缺乏,更新居住条件、改善生活状况迫在眉睫。

 

小西湖片区现状照片

面对这样的一个复兴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南京市规划部门没有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院所来做方案,而首次发动了包含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在内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志愿参与规划研究,由导师领衔指导设计。

东南大学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5年的暑假,由韩冬青、陈薇两位教授领衔,邓浩、李新建、沈旸、鲍莉等老师具体指导。从酷暑到深秋,老师和同学们深入走访当地居民,详细调查评估了小西湖片区的216个产权单元、1300多栋建筑单体,并绘制了整个片区的地平面(Ground Plan)。

小西湖片区现状轴侧图

基地调研

随后,与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城南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有限公司、小西湖居民等展开了多次访谈,充分了解了各方诉求,提出了“搭建五方平台”的复兴策略。以延续原住民在地生活为目标,围绕激活社区生活活力和提升幸福感来定位和实施规划改造策略,同时按照尺度层级定义传统城市肌理的保护与复兴策略的方向、强度,并给出相应的设计导则,提出一条自上而下的引导式更新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式更新相结合的行动计划,代号“335”,即3个层面、3条主线、5方平台;3个阶段、3种模式、5个分区。

行动路线

 

东南大学志愿者的工作在总体策略、规划、建筑3个层面展开:总体策略层面,提出一条跨领域多角色共同参与的行动路线,包含3条主线以及5方平台;在规划层面,在调研基础上将整个小西湖片区划为5个分区,提出政府统筹、居民自主更新、基于五方平台的联合更新3种模式,并将小西湖的渐进式更新分为3个阶段;在建筑层面,选取了十四个典型地块进行重点设计。

三个阶段轴侧

 

典型地块设计

在此期间,我们邀请了镇江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庞迅、社区营造达人吴楠、罗伯特议事规则推广者王静等来校交流,并到北京、绍兴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试图提出一条突破传统思维又切实可行的小西湖保护与复兴行动计划。经过专家学者点评指导后,学生志愿者又回到小西湖片区,将方案与居民交流,倾听民声,并建立了线上微信交流平台“社区建筑学”。

走进社区现场

整个志愿者活动从酷暑到深秋,历时111天。在此期间,的志愿者们不辞辛苦,无数次穿街走巷,为小西湖也为社区活动的有效设计通宵达旦,整个活动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汗水。然而收获也是丰富的,对小西湖片区生活状态的关注,对老城南的关注,乃至对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未来的关注,让他们在追求至臻的道路上忘却艰辛,以苦为乐。志愿者活动,也使得的研究生门走出象牙塔,在实践中学习与锻炼,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小西湖居民生活的改善、为南京历史文化风貌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走进社区合影

为你们点赞

2015年11月18日,南京市规划局组织召开“秦淮区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计划研究方案汇报会暨在宁高校暑期研究生志愿活动总结表彰会”,南京市长缪瑞林亲笔签名了志愿者证书,以示对研究生志愿者工作的鼓励及肯定,秦淮区委书记曹路宝、南京市规划局长叶斌、政协人大代表、小西湖居民代表等聆听了志愿者的汇报,给予高度评价。

此前,规划业界前辈张松、叶菊华、胡敏、相秉军、童本勤等,与薛冰、姚远等历史文化保护学者组成专家学者组,对各校研究生志愿者的方案逐一点评。东南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团队的“335行动计划—整合社区营造的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计划研究”方案,获得广泛好评。

总结表彰会及专家评审会现场

 

东南大学团队合影

城南旧事多,诉来在在苦。

门东逾百日,奔走小西湖。

落叶不更息,翘首丰收季。

秋光疏已密,宛在春风里。


愿小西湖拥有美好的明天!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