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来自中日五个高校建筑系的40多位师生集结重庆与上海,开始了为期12天的封闭式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今年由于重庆大学的加盟,基地选在了颇有特色的重庆磁器口风貌过渡区。
工作营概要:
工作时间:2015年11月2日-11月13日
设计课题:重庆磁器口风貌过渡区城市更新及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andarchitecture design of Ciqikou feature transition district in city of Chongqing)
工作语言:英语
参加高校:东京工业大学(TIT)·同济大学(TU)·重庆大学(CU)·东南大学(SEU)·华南理工大学(SCUT)
指导教师:奥山信一、王伯伟、孙一民、龙灏、葛明、村田涼、唐芃、王方戟、郭屹民、褚冬竹、李敏稚
课题设置
受山地地貌的限制,重庆成为一个由诸多不连续区域组成的都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由山体分隔。沙坪坝区是其中的一个区域。本课题所在的磁器口地区是沙坪坝区北端,嘉陵江畔的一个小镇。由于在航运上有便利的条件,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成为繁盛的商业集散地。随着道路系统的发展,航运经济逐渐被陆运经济替代,磁器口也逐渐衰落。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基本已经成为一个年轻人大量外迁,居民以老年人为主的,没有活力太多的区域。
由于具有航运优势,磁器口以北沿江的区域集中了大量大型工业设施。随着制造业的没落,这些设施也面临转型。其占用的大量土地将成为下一轮城市扩展的用地。远离中心城区的位置条件使磁器口的发展基本停滞,却也使它的镇域空间免受上一轮都市剧烈扩展期的冲击而得以保存了下来。1998年磁器口被正式确定重点保护传统区域。这里又迅速成长为繁忙的旅游目的地。
本课题的基地为磁器口中心区域北部的一片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区域。这个区域以北将是在原重庆特殊钢材厂搬迁后剩余的大片空地基础上开发的大面积新城。与重庆各新城相似,这里也将建造大量超高层住宅及大型的集中商业设施。我们的基地处于这样一个超越了地貌束缚的新城与由大量充满细节的小尺度建筑,依据地貌关系聚合而成磁器口区域之间;也处在一个以居住为基本功能的城市新区与以居住及旅游复合功能的区域之间。
基地现状分析
本设计课题中建筑的功能包括社区性的中小型商业设施及若干旅馆,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供本地居民活动。在这个地区中,一直存在很多小型的手工作坊。本项目中要能容纳这些作坊,以实现场地功能的丰富性。最后,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在本区域内设置一个大型公交转换车站。设计课题希望学生们能够以功能及空间的手法建构起一个具有活力、功能叠合并具有当代都市特征场所。这个场所应该能兼顾本地居民与旅游者等不同人群的需求;能有效地形成新旧都市结构之间的过渡;并将建筑群与原有地貌之间关系纳入考虑范围。希望通过中等强度、功能复合的更新,为这样的区域寻找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
基地调研
课程安排
本次工作营共有9组,每组4-5人,由1-2位来自东工大的学生和2-3位来自中国的学生组成。工作语言为英语。由于工作营在中国的集中工作时间为12天,其中4天在重庆大学,8天在同济大学,共4次答辩。时间紧张加上旅途奔波,节奏非常紧凑。同学们面临的任务是高强度的。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基地踏勘的一天内较为迅速地获得信息,综合分析和处理,确定keyword,并能够从keyword出发通过有效解决地块中的主要问题,触发并解决其他的问题。
工作营日程安排
工作体验
12天的共同作息,一开始担心的交流问题在讨论方案时却并不是障碍。因为建筑学赋予大家用图说话的能力,无法用语言沟通时,一张简图便一目了然。工作之余,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同学们,便会带日本同学一起出去聚餐。忙的时候,简单的馄饨、饺子外卖也变得格外可口。
12天的相处时光,有默契,有争论,有苦恼难行,有醍醐灌顶。不会忘记初次见面递来的抹茶饼干,方案瓶颈时的僵持不下,通宵夜晚的舒缓乐章,还有最后一晚的BIG PARTY。而联合工作营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交流,促进沟通,教大家学会相互合作,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艰难的问题。
工作营小组工作照
最终成果
在最后一次评图答辩时,跌跌撞撞一路相互扶持着工作了12天的小伙伴们,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设计成果体现出同学们对场地特征,对环境应对的积极思考,对创造新型城市环境的独特想象。由一个关键词带动起来的城市设计的思路,从而影响到场地上空间结构,建筑布局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本次工作营成果,指导教师们给以了高度的评价。
答辩现场
部分小组的模型
部分作品展示
题目:Organ
设计:大島堅太(TIT),下田益央(TIT),包宇喆(SEU) ,唐韵(TU) ,李祉仪(SCUT)
题目:PARK
设计:新居壮真(TIT),山口紗季(TIT),刘海芊(SEU) ,游航(TU) ,姜祯怡(SCUT)
题目:Tatting
设计:西慶三(TIT),藤村拓史(TIT),陈煜君(SEU) ,刘庆(TU) ,卜菊(SCUT)
题目:SquareStairs
设计:小谷内理華(TIT),平野陽(TIT),蔡陈翼(SEU),洪菲(TU) ,赵奔(CU)
题目:Entrances
设计:伊藤大生(TIT),宮村萌子(TIT),沈添(SEU) ,董永鹏(CU),李悦(SCUT)
题目:Stage
设计:河合杏奈(TIT),五木田真宏(TIT),肖威(SEU),赵思嘉(TU) ,王嘉伟(CU)
中国工作营最后一次答辩结束后的合影
2016年2月所有的师生还将集结东京工业大学,中日联合工作营日本站还要继续深化方案,做最后的方案陈述和答辩。
来年的二月,东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