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转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过渡型设计课题教学

【承启转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过渡型设计课题教学

城乡规划专业实行“2年基础通识教育+3年专业教育”的“2+3”本科教学组织。“2年基础通识教育”学习通识教育、大类学科基础课、城市规划概论和基本原理;“3年专业教育”强调从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专业课程循序融入。

在三年级教学中,须考虑往下对接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往上衔接四年级城市设计教学,因此教学延续了“空间、功能、结构和环境”四个方面的递进,但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和更具城市性。

近几年,规划设计课题更是通过“空间+”教学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对于规划人才的需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前提下巧妙融入新的教学要求,优化调整了教学任务。明确了四个任务的训练重点:

城市集约型高强度开发

小规模城市更新组群设计

绿色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综合功能完善与系统建构

 

下文介绍的是前两个过渡型课题的教学

三年级设计教学任务设置

 

 

教学特色

承——承接设计基本功的锤炼。

包括“从设计目标到功能策划再到空间设计”的设计逻辑训练,“从设计概念到设计操作再到空间落实”的设计操作理性,兼具“手工模型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建模虚拟现实”的设计手段训练,从“方案生成表达、方案分析图绘制以及方案成果表达”的设计表达训练,“从建筑到场地再到城市的层级要素和相互关系组织”的设计要素递进。

启——推进规划思维的养成。

基于“2+3”本科教学体系,强调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和过渡性规划设计,通过课程体系的框架搭建、子课程的联动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跟进,逐渐培养学生规划设计所必须的“宏观思维、综合思维、谋略思维”。

转——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转型。

通过“设定任务载体、教学要求以及过程控制”,贯穿“人文、社会、生态”教学重点线,促进学生体验多维项目主体,思考市场、政府、社会以及规划作用。任务书设定既明确基本控制要求,又具有开放性,促发学生自主设定目标愿景、进行功能策划和营建空间特色。

合——“空间+”教学要点的整合。

立足“国际先进教育体系相接轨、与注册规划师制度相结合、基于建筑学背景并融入区域和政策观念的新型物质空间规划人才”办学核心理念,逐渐形成“围绕物质空间规划实践、拓展人才多元成长性”的“空间+”教育培养模式。在三年级体现为在空间设计基础上增加公共政策导向要求,强调“设计依据、利益分析、空间策划、主体角色、 空间属性、空间尺度、空间体验、空间系统、规划指标”等综合训练要点的整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设计教学内容特点

第一个建筑课题为“高层城市综合体”,用地0.5-1公顷,容积率3-5。通过“高层建筑、多功能组合(商业、酒店、办公,两栋高层单体)、必须提供公共穿行路径”的任务设置以掌握高层建筑设计和组合的要领,促使了解紧凑型城市高强度开发的建筑形态和布局要求。而公共穿行路径的设计要求,则是让学生体会商业经营效益和市民公共空间之间存在双赢机会。

第二个课题的过渡性更为明显,是一个小规模地块的组群设计,用地1.5-2.5公顷左右,容积率1.0-1.1  建筑限高不超过18米。具体任务载体和南京老城区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关。2013年基于和瑞典隆德大学住房发展和管理研究中心的联合教学,设定为老城内可支付租赁住房主题,选址为老城的一片危旧棚户区,思考多元化供给可支付租赁住房的方式。2014年以来基于教师的文化创意产业街区设计项目,设定为高校周边文创园区规划设计,引导学生尽早触碰城市产业发展,探索活力型城市小街区规划设计。

 

 

教学团队

王承慧雒建利吴晓巢耀明李百浩刘博敏孔令龙

特别感谢

感谢每一位拨冗参加学生答辩评图的外请评委,感谢他们的真诚点评和感悟分享!

 

 

·过渡设计课题一——城市综合体

作业模型集锦

优秀作业选例

(1)学生:张邵然,指导老师:雒建利

(2)学生:丁金铭,指导老师:雒建利

(3)学生:陈鹏举,指导老师:雒建利

(4)学生:秦添,指导老师:刘博敏

(5)学生:袁维婧,指导老师:刘博敏

 

·过渡设计课题二——建筑组群

可支付租赁住房街区设计学生作业选例(2013

宜老型社区设计(学生:曹迪,指导老师:王承慧);“蜗居”者的混居圈(学生:吴泽宇,指导老师:雒建利)

文化创意产业街区设计学生作业选例(20142015

1)学生:侯荟雯,指导老师:李百浩

2)学生:王伟,指导老师:巢耀明

3)学生:袁维婧,指导老师:巢耀明

4)学生:马俊威,指导老师:吴晓

5)学生:刘艺,指导老师:王承慧

6)学生:陈鹏举,指导老师:王承慧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