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室】本科一年级设计课题:建筑师工作室

【三人一室】本科一年级设计课题:建筑师工作室

教学团队

单踊、张嵩、王海宁、顾震弘、张愚、马骏华、彭冀、杜嵘、王为、高源、陈晓东、殷铭、谭瑛、周聪惠、张四维、Radek Toman、窦瑞琪

助教

高楠,姜爽、白宇泓、黎德元、安帅、齐文举、殷玥

 

课程概况

在《空间生成》与《空间立方体》两个抽象的空间设计之后,《建筑师工作室设计》是一年级的第一个建筑设计课题,为期十二周。

建筑师工作室的假想基地位于校园边缘,环境优美。在八十平米左右的单层空间中,要容纳三个建筑师共同工作以及休憩、交流、展示、储物等各项功能,并考虑与邻接的建筑体块、院落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综合性很强的课题中,多个知识点被引入,多项设计技能需要学习,因此虽然建筑规模很小,但对于同学们来说仍然有较高难度。

不同于传统的师生传承、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设计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能够主动发现、探索空间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解决,从而形成学生是设计主体、教师引导和辅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并减少教师对设计方案的直接影响,这就对教案编制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课堂指导

课程阶段

课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准备、空间设计、设计深化和设计表达。

在准备阶段,植入多个为期一至二周的小练习,引入相关知识点并训练相关设计技能,为设计阶段进行铺垫。

在空间设计阶段,延续和强化之前两个课题中教授的设计方法和工具,用手工模型研究设计问题是课题的主线,模型的制作、观察及记录是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材料、比例的模型来研究各层次的问题,并通过对模型空间的反复观察和描绘,逐步建立模型与实际空间感受之间的联系。此外,强调设计要有清晰的空间组织模式,并建议学生参照自己分析的先例。

方案模型比较

在设计深化阶段,采用手工模型和草图两种设计研究工具,深入研究功能流线、光线与视线、家具布局等问题,强调要延续和强化方案的空间组织模式,同时思考基本的建造问题并加以解决。

模型空间速写

 

在设计表达阶段,模型及其内部空间照片和速写是一年级方案表达的主要手段,制图技能及规范性是训练的重点。最后的答辩环节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并在与评委的交流过程中,初步了解对于设计的评价角度和标准。

模型照片

 

在课题开展期间,学生须同时制作工作手册,记录阶段性成果,思考和梳理研究思路,在答辩结束之后完成并提交。

课程答辩实录 

教学总结

从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最终成果的整体质量来看,基本达成教学团队的预设目标,即通过教案设置,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主动探索,从自身感兴趣的方向展开研究,推进设计,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设计问题。前期的小练习尤其是先例分析起到了明显作用,基于模型的设计和方案表达减弱了学生之间因为是否具备美术学习背景而产生的表现力差异。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尚未完全从中学的学习模式中转换过来,缺乏生活经验和体验,习惯按部就班按照老师要求去做而缺少主动探索的行动力。这正是一年级教案中试图改变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以转变。而引导学生对于他人以及生活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对空间设计的热情应该是我们基本以及长期的目标。


优秀作业

学生:车毓沅

指导教师:单踊

学生:陈乐琳

指导教师:顾震弘

学生:刘丛禹

指导教师:殷铭

学生:施惠文

指导教师:张嵩

学生:谢予宸

指导教师:谭瑛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