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题目:游船码头
指导教师:朱雷、史永高、朱渊、陈晓扬、陈秋光、吴锦绣、蔡凯臻、费移山、焦健、贾亭立、周妍琳、易鑫、李百浩、权亚玲、江泓、周文竹、李雱、顾凯、徐宁
主讲教师:朱渊
助 教:马丹红、朱思洁、曹俊
日 期:2016.2.22-4.7(2015-2016学年第三学期)
教学目的
1、理解建筑设计中“空间与场地”的关系,加强对场地环境的分析,学习并掌握建筑空间与场地及地形之间互动的设计方法。
2、初步了解一般公共空间(交通类)的特点,着重研究路径组织,体验空间进程。
3、理解不同建筑材料或结构的特征,以应对不同的场地策略和空间性质。
4、运用图纸和模型操作研究坡地建筑设计,体验空间进程,表达建筑与场地的相互关系。
场地条件
基地位于玄武湖东南侧,东接太平门及白马公园。用地北侧为水面,南侧为明城墙。在给定用地范围内,任选从道路至水面的一块用地,包括水面岸线、陡坎等。建筑高度:小于等于9米,建筑占地(投形面积):不超过550平米。建筑占水面的面积不超过建筑总占地面积的60%,建筑与场地需考虑无障碍设计。
功能配置
整体功能要求分为建筑与场地两个部分,其中,建筑部分包括主体功能与流线、附加公共设施以及配套服务,总面积不大于800m2,场地部分要求要与建筑相对应的场地入口、码头入口、停船栈道、码头(同时停靠2艘40-50人左右的游船)、自行车停放等。总体而言,建筑在满足景观建筑要求的基础上,需满足不同流线的行为要求,并利用高差,形成不同的空间体验。
课程总结
总体说来,本次课程基本完成了课程设置的要求,同学们学会了从场地出发,第一次完成一个完整的带有复杂地形的景观建筑设计,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较为全面的建筑空间与场地设计的综合尝试。在七周的时间中,不少作品无论是从地形的利用,景观性的考量,功能的分解,还是游客行为的梳理等各方面,均出色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在图纸的绘制中,体现了各学科交叉的重要意义,绘图要求剖面从地上空间绘制到地下基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会了建筑建造的基本知识。
当然,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复杂的流线带来了复杂的形体:这样的作品,形体不能清晰而简明的指向功能使用与行为的引导,却由于形体过于复杂带来了一定的空间上的混乱。
2、景观策略的不一致性:这样的作品产生了设计逻辑的不统一,在环境策略的判断上,整体与局部之间没有适当取舍。
3、功能排布的薄弱:有些同学过分注重形式操作,没有将功能较好的与空间形式相结合,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匹配与结合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4、图纸绘制缺陷:坡地建筑的平面绘制与理解还有待提高,部分图纸标高的表达,各层之间的关系相对混乱。
优秀作业
1、学生:黄子睿,指导教师:朱雷
2、学生:任广为,指导教师:朱渊
3、学生:刘子彧,指导教师:史永高
4、学生:简海睿,指导教师:吴锦绣
5、学生:高亦超,指导教师:蔡凯臻
6、学生:刘星,指导教师:陈秋光
7、学生:吳承柔,指导教师:贾婷立
8、学生:吴则希,指导教师:周妍琳
主讲教师介绍
朱渊 :
朱渊,男,1979年生,博士,建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学院外事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 日常性叙事理念的城市建筑整合设计,并对“十次小组”理念与实践理论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主要参与实践为南京牛首山东入口游客中心设计,郑州郑东新区60米高层建筑设计(中原信托办公楼),南京晓庄ETO易途电商园区改造更新设计,溧水石山下游客中心、供销社建筑设计,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哓庄学院江宁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成都铁路枢纽新成都站概念设计、隋炀帝陵遗址公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