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短学期混凝土教学实践

东南大学短学期混凝土教学实践

课       程

短学期混凝土教学实践

指导教师

曹晓昕、张嵩、顾震弘、卢精蕾、杜嵘

学       生

本科一年级20人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从技术上能够认识混凝土以及其他相关制模材料与工具,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同材料帮助实现设计,同时尝试不同的浇筑方式;从设计上能够深刻理解混凝土区别于木、砖、竹等材料特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制作完成可观、可赏、可用的混凝土作品。

材料及工具

混凝土、硅胶、油泥、缓凝剂、脱水剂、矿物颜料、泡沫板、木板木条、麻纤维、玻璃纤维、铁丝、砂等材料,铁钳、刷子、热风枪、胶枪胶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

本课程为2016年短学期开设的建造实践课程之一,课程基于对混凝土的研究与思考,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混凝土专有材料特性的研习,设计并制作1:1的有一定功能的混凝土器物。

1、小试件模具制作,第一次体验混凝土模型的制作(08.29-08.31)

2、大试件模具制作与修改,学会制作模具,利用模具的设计完成混凝土作品(09.01-09.06)

3、大试件模具制作完成,集中进行方案优化(09.07-09.08)

4、最终展出,要求学生自行布置展台,以尽力展现作品特色(09.09-09.10)

 

学生实践过程

1、在小试件制作中,学生需要在摸索中逐渐探究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以使试件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及使用效果。

学生作业A(by 陈乐琳)——“恐龙蛋”的小试件制作:希望利用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极好的可塑性制作曲面的物件,利用两气球之间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并赋予功能。

过程:选择模种(例如:气球,便于拆模)

  ——模种优化(例如:硅胶包裹,增加稳定性,并且可增加纹理)

 

——翻模

 

——拆模

 

——成果

 

2、中期成果:混凝土的诚实性及可塑性作为其独有的特征,在大试件的试做中被学生更深刻的地体会。期间虽有失败,但也存在意外的惊喜。

学生作业B(by 王雨)——混凝土麻绳架:以麻绳为模具,以其表面的柔软和本质的强硬作对比。

过程:麻绳造型过程

 

  ——将麻绳固定并刷硅胶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不够而失败

 

——重新调整和易性,拆模

 

——加铁丝作为钢筋

 

——得到成果

 

3、终期成果

学生作业C(by 张学荣)——光盘架:混凝土遇上石蜡,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过程:把石蜡加热成为液体

 

——用吸管将液体石蜡分层滴入混凝土分层中

 

——多层浇筑完成后,将石蜡和混凝土融合体泡在50度以上热水中,让石蜡溶化流出

 

——得到成果

 

4、手模制作

课程末,20名学生还用混凝土及硅胶翻了自己的手模,戏称“留一手”,纪念了此次用手思考的历程。

 

5、最终展出

在所有的展品完成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布置展台,力求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展品

 

部分展台俯拍:

 

总      结

在混凝土材料设计实践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考虑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其他材料与混凝土的组合也需要考究,不同材料和混凝土间碰撞产生的火花需要不断地创造和被发现。本次课程让学生们学会了用手思考,为即将升入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打开了用手思考的新思路。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