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东南学人谈】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提升

2016年9月27日,第二届“东南学人谈——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提升”学术活动成功举行。“东南学人谈”由、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联合举办,每年设定一个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领域的讨论主题,从多角度展示新一代东南学人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情怀、方法、追索和意义。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广州、贵阳、杭州和南京的七位东南大学校友发表学术报告,从研究、实践和管理不同侧面聚焦历史街区,展现了不同面向的方法探索和最新成果。

 

 · 校友学术报告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高级规划师鞠德东校友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高屋建瓴地概述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理念、执法、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六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价值理念、保护原则、技术措施、管控机制方面的对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高级规划师鞠德东校友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副主任李新建副教授以《历史街区消防研究思路》为题,介绍了跨学科合作开展历史街区消防研究的思路,展示了从适应性技术措施向性能化、定量化转变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副主任李新建副教授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区域规划所副所长、高级规划师陈翀校友以《岭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案例及思考》为题,结合小洲村和泮塘案例,介绍了广州市规划“一张图”机制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整体思维和减量趋势,以及与法定详细规划相衔接的各项创新技术。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区域规划所副所长、高级规划师陈翀校友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余压芳校友结合盘县双凤镇案例,阐述了历史街区内地段类和时段类文化空间的概念及其梳理、判别和修复方法,强调以延续文化空间为目标的动态保护策略。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余压芳校友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易校友介绍了杭州G20峰会配套项目——北山路西湖博览会旧址修缮利用等案例,提出城市历史街区中近代文物建筑的维修与整合利用思路,以及兼顾历史信息保护和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设计方法。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易校友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任科员黄毅翎校友以《规划实施与管理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探讨》为题,概述了江苏省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审与管理体系,阐释了江苏省在调研评估、保护范围、保整治模式、交通市政等方面的特殊技术要求。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任科员黄毅翎校友

 

邓浩副教授以南京小西湖片区为例,介绍了如何以城市形态学的分辨率概念引入历史街区的探索,展示了以产权地块为单元的社区营造组织和实施策略。

邓浩副教授

 

 

活动由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基地主任陈薇教授致欢迎词和总结发言,朱光亚教授、周琦教授、李百浩教授、王承慧副教授、沈旸副教授,以及特邀的南京大学赵辰教授、《城市规划》杂志社庄淑亭编辑担任各环节主持人和点评嘉宾,十余位校友和近百位在校师生听取报告并参与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取得了专业探索、同行交流、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也展现了新一代东南学人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学术传承和精神风貌。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基地主任陈薇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沈旸副教授

周琦教授

南京大学赵辰教授与大家交流

参会代表与师生合影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