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老子《道德经》
【主持人】夏铸九(童寯讲席教授建筑特聘教授)
【主讲人】谢英俊(建筑师)
【策展人】黄孙权(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
【时间】2017年12月22日 14:00-16:00
【地点】中大院求是堂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 & 常民建筑团队
【协办】AS建筑理论研究中心
谢英俊建筑团队所发展的轻钢结构系统是一种通过提供框架结构系统而让居民得以自己建房的工具。相对于1960年代建筑学者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系统,谢英俊提供的是言语行动(Speech),而非语言文法(Language):即透过软件设计、物件导向设计,统一连结端口而达成更有效率的基础。谷歌在2016年开发的Google Flux系统面对的也是这一问题。新的系统可以让人民得以写作,而非只是进入写作的系统,或许,如何思考这个问题正是未来工业4.0社会的竞争力。
主讲人简介
谢英俊建筑师长年致力于生态农房研发与建设工作,秉持“可持续”理念,结合科学方法,深刻地将“社会”、“文化”、“经济”条件融入,以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的作为,降低成本与技术门槛,让农民也能参与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现代化家屋兴建。先后完成台湾9·21地震灾后原住民部落300余户重建、四川5·12地震汶川、茂县、青川等地500余户农房重建,台湾8·8水灾原住民部落1000余户重建,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多项工作。2004年,“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入选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2011年,获得有“人道主义普利兹克建筑奖”之称的“Curry Stone Design Prize”首奖。
经历
尼泊尔震灾农房重建 2016
四川凉山州农房建设 2014
四川卢山震灾农房重建 2013
台湾八八水灾灾区原住民家屋重建 2009 / 2015
四川5·12震灾农房重建 2009
台湾9·21震灾农房及原住民家屋重建 1999-2006
河北定州市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乡村建筑工作室主持 200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等邀请发表专题演讲 2006 / 2012
香港大学 2013
中国美术学院 2012
获奖
16届台湾文艺奖 2012
CurryStone Design Prize首奖 2011
深圳保障房规划设计竞赛规划金奖 2011
台湾最佳建筑奖 2011
第10届杰出建筑师公共服务贡献奖 2008
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奖 2008
第12届台北市文化奖 2008
利氏学舍《人籁》月刊生命永续奖 2008
台湾六堆客家文化园区竞图首奖 2006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员会特别奖 2006
侯金堆文教基金会环境保护杰出荣誉奖 2005
入选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UN-HABITAT's Best Practice)——“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Aboriginal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 theConcept of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2005
台湾建筑奖社会服务贡献奖 2003
台湾9·21重建委员会重建贡献奖 2002
第3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 2001
台湾建筑师杂志奖(台湾建筑奖) 1997
台湾省政府优良建筑师奖 1996
台湾公共工程质量特优奖 1996
参展
赫尔辛基设计周(人民的建筑) 2017
台湾HOME 2025想家计划 2016
上海当代艺术双年展(谷神变) 2016
香港深圳双城双年展 2013
上海西岸建筑展 2013
汉堡IBA国际建筑展 2013
维也纳MAK美术馆建筑展Eastern Promises 2013
台北逢甲美术馆“进步的忧郁”展 2012
利物浦当代艺术双年展 2012
“人民的城市”台北展 2011
“人民的建筑”北京、深圳、香港、上海巡回展 2011
台北·世界设计大展 2011
成都双年展艺术类 2011
“朗读违章”王澍╳谢英俊建筑展 2011
第53届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返台展 2010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2009
第53届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 2009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设计展(Detours: Tactical Approaches to Urbanization inChina) 2006
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 2006
深圳城市 / 建筑双年展 2005
台北当代艺术馆《黏菌城市》展 2003
“为无为——谢英俊建筑实践展” 中国巡回演讲
【杭州站】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12月20日14:00-16:00 “谢英俊建筑体系中的部落脉络”
12月21日14:00-16:00 “弱美学:匮乏与社会建构”
【南京站】中大院求是堂
12月22日14:00-16:00 “房屋工业化的新思维:从模式语言到工业4.0”
【成都站】合造社·建筑 / 艺术创新实验室邛崃市南河路邛窑遗址公园
12月24日14:00-16:00 “社区营造到合作建房:兰考县案例”
【北京站】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1625
12月26日14:00-16:00 “都市中自主营建的可能性:人民城市”
2018年9月,由黄孙权策展的“为无为——谢英俊建筑实践展”将在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开幕,展期将横跨至2019年春天,随后进行全球巡展。历史上的这个时刻曾是两岸巨大伤痛的时刻: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十九周年、“八·八”风灾九周年,汶川地震九周年,雅安地震九周年,庐山地震五周年,也是尼泊尔地震后第三年。这些灾难地点,都可以看到谢英俊建筑师的身影,其建筑实践所带的社会修复能量,不仅只是灾后重建盖房子而已。
如谢英俊所言:“灾后重建不是解決灾后的问题,而是解决过去累积的问题。”灾后有意义的建筑乃是思考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如何永续寓居。如何提供可负担与善用当地材料的农民建房,在城市巨构的公共性与个人的创造性取得平衡,将现代建筑模组化的技术进化成为人民自立建房的基础,以弱建筑成大营造,从匮乏达丰富。建筑从来不是风格设计,不是打磨空间中的容器貌态,而是社会技法的措辞能力,是与地方的共同营造,是将社会、文化与经济条件搭建起来的社会性技术,是打造人在自然大地上中继的居所。表达其建筑实践特性的,正是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谢英俊建筑师在地震救灾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农村私宅与公共项目、合作建房、与都市公共地盘设计,基于此参与的多项展览亦包括最近引起轰动的芬兰赫尔辛基公共展览项目。此次国内的系列讲座安排,作为明年其建筑实践展览“为无为”的先行活动,将围绕着他实践思维的几个关键字展开,即:部落文化、自主营建,人民城市,永续建构,希望共汇当今对面环境、农村,都市营造之建筑实践的力量,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永续的共同营造之道。
策展人简介
黄孙权,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工学博士,艺术行动者,策展人,建筑学者。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含括建筑都市理论,媒体,社会艺术与网络文化。出版专著《绿色推土机》,《无地之爱——在田野与社会中的田野》,《除非我们寻找美丽》等。
(本文内容与图片均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