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国际化建筑教学视野下的东南院改造与利用
课题类型:研究生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指导教师:钱强
助 教:何朋
参与学生:蒋洒洒、唐滢、刘子洋、邢雅婷、程亦凡、夏晓瑜、张立、蒋涵、沈略、冯国章(印度尼西亚)
课程时间: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
课程背景
所在的四牌楼校区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为应对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本课题以四牌楼校区东南院为例,将其改造为适应国际化办学的教学及科研空间,研究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探索高校国际化教学视野下的的教学空间改造与利用方式。
课程简介
东南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位于四牌楼校区东南角,与中山院通过天桥相连,北面是建筑学院主要教学场所之一——前工院。目前东南院的主要空间为公共教室及教师办公室,长36米,宽30米,高13米(三层),平面围绕中庭空间呈中心对称,立面为三段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独立基础。
东南院现状照片
东南院原设计图纸
本课题希望能够将教学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在设计中体验空间研究与实际建造的结合。课程要求学生研究国际一流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模式及其相应的空间形态,研究未来建筑学科对于教学空间的需求,以及个人对学习空间的理解和创新,从而进行功能策划并制定任务书。改造设计针对现有建筑的全方位调研,也包括校园整体规划,建筑空间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室内空间设计。
教学成果展示
第一组(蒋洒洒、唐滢)
东南院既需要改造又希望为校园留下关于它的宝贵记忆,因此设计选择了保持原有的体积感在东南院外立面附着外表皮的方式。教学科研空间考虑导师工作室的模式,在内部空间的组织上采用风车型的方式,使得每个工作室在拥有独立空间的同时与其它工作室有有效的联系。
第二组(刘子洋、邢雅婷、程亦凡)
本方案旨在抓住东南院的“核”:庭院,保留东南院原有的空间组织形式,并加以利用;设计基本保留原来框架结构,做了少量的裁剪;建筑立面按照原有建筑的比例进行划分,更换了通透的玻璃幕墙,拆下来的构件作为休息的座椅和小品放置于庭院中;建筑北边底层打开,东边加建咖啡厅与展示厅作为建筑功能的补充,建筑在东南角向街道呈现开放的态度;西边与中山院的连廊进一步扩大,并在三层同样的位置增加连廊,便于学生进入中山院。
第三组(夏晓瑜、张立)
方案的概念是时空的延续。空间上利用景观与大台阶等空间形式引导人流,围绕着下挖中庭,汇聚各种活动,增加活力。时间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保留了东南院象征性的剪刀梯,建筑立面也保留了原有划分比例和构造细节。
第四组(蒋涵、沈略、冯国章)
本方案从外部环境应对和内部空间模式的改变出发,贯通旧建筑东西立面、保留南北面,并与内部loft的布置方式相结合,在形成新的建筑使用方式的同时,为东南院创造了新的形象。
指导教师简介
钱强,教授,
博士生导师,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
主要负责的设计课程:四年级建筑设计,研究生建筑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