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新》第四集:《儒匠:程泰宁》】
SMG上海纪实频道4月8日(周日)下午18:30首播
腾讯视频、爱奇艺、PPTV、梨视频
4月9日同步上线播出
《匠·新》纪录片由上海市住建委、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指导,是一部关于建筑行业的大型专题纪录片,影片通过展示当下中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们为跻身新一代匠人所付出的努力,进而激励推动行业中青年设计人员的变革创新与传承发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希望通过对“匠”和“新”的阐述与诠释,为行业和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业六十余年,程泰宁院士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及思想。他主持设计国内外工程150余项,包括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加纳国家大剧院在内的多项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程泰宁作品:南京博物院
其中,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会议大厦入选国际建协(UIA)《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该选集选出了全球100年中的1000件优秀作品)。2004年,程泰宁院士获中国建筑师“梁思成建筑奖”。
程泰宁作品:杭州黄龙饭店
同时,程泰宁院士还主持完成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课题,并正在进行《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引领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
建筑设计源自武侠梦
程泰宁年少的时候,十分喜欢看武侠小说,时常沉醉于武侠世界的幻想当中,他给弟弟妹妹们讲书里的故事,后来也尝试着自己写,他一直觉得自己将来会当个武侠小说家,走文学的道路。后来在姑姑的建议下,程泰宁报考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因为建筑既属于工科,也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跟他的兴趣爱好比较接近。
程泰宁师从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杨先生说:“其实做设计,怎么都能做好,每条路子都是可以走通的,就看你怎么做!”恩师这种“法无定式”的理念影响了程泰宁,他的建筑创作态度是重视实际,有什么想法,用作品说话。
程泰宁绘画作品
学习建筑需要艺术和绘画功底,为了能跟上学业,在寒暑假期间,程泰宁坚持进行绘画练习,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的亭子间画画,也会跑到外面大街上写生,时常因为“形迹可疑”而被警察带到派出所问话。通过自己的努力,程泰宁逐渐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毕业时,程泰宁已经把建筑事业看成自己毕生的追求,希望用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来营造心中的“理想国”。
一辈子干一件事
纪录片中,程泰宁院士讲述了他艰难的从业经历,也分享了杭州黄龙饭店、浙江美术馆、建川战俘馆等代表作品的创作经过。虽然已经82岁高龄,程泰宁院士对建筑设计却是愈加热爱,他觉得自己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几十年来经历种种“劫难”,还是坚持把建筑设计这条路走下来了,而且也做了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也许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有一些影响。
程泰宁作品:建川战俘馆
建立中国现代文化是程泰宁的理想,几十年来他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求变,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转换创新,吸收国外现代文化的很多优点的地方,让他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这才是我们这代建筑人努力的方向。
如今虽已 83 岁高龄,程泰宁感觉自己的思维仍处在创作的活跃期,仍有很多尝试新鲜事物的冲动,坚持自己画草图,享受做设计的乐趣,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是他的工作时间,没有节假日。同事们戏称“无法无天”,没有劳动法,没有星期天。
“一辈子干一件事,而且干到最完美,这就是工匠精神中的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大匠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匠人,他要自己想表达什么想做什么,所以他是在哲学上在美学上或者在其它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的作品都是为了表达某一种思想某一种理念,那么这就是大匠。”这是程泰宁院士在《匠·新》纪录片中对于匠人精神和大匠的理解,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境界。
带着童年的武侠英雄梦,程泰宁院士用手上的“中国功夫”,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的理想国。他是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之路的探索者,同时也是建筑中国梦的追梦者。
成功不是一个结果,成功是一种持续运行的状态,成功的人生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SMG上海纪实频道4月8日(周日)18:30
让我们一起倾听儒匠程泰宁的故事
以上图文资料来源:筑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