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在重庆召开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清寺街道办事处协办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于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重庆成功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基于地方的多元探索创新”为主题,针对新时期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内涵发展和突出城市品质提升的发展需求,结合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南京、武汉、厦门等地方探索,设置了“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社区营造与公共参与”三大内容版块、11场主题报告,展开了主题聚焦、内容丰实而又不乏启示的学术探讨。与此同时,还举办了重庆城市更新展,展示了重庆市近年来在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领域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引起参会代表的强烈兴趣和反响。
●10月20日上午,开幕式
20日上午,大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主持。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建筑学部副主任胡学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韩列松,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和平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图 2 会场全景
图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主持)
图 4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建筑学部副主任胡学斌
图 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
图 6 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韩列松
图 7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和平
图 8 会议展区:重庆市城市更新展
●10月20日上午,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版块)
第一版块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阳建强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 9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阳建强(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赵万民作了题为“山地城市更新与生长的科学性与生态性”的学术报告。在山地城市更新的生长性方面,报告在概括重庆城市演化历程、总结山城相依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以东水门和磁器口为例,从文化与空间层面尝试了历史街区整体发展保护的模型,探索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介入路径;在三峡城镇迁建与更新的科学性方面,报告探讨了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的多方联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中“社会持续、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的三大内涵,展示了丰富的相关成果;在三峡工程保护的生态性方面,报告又以龚滩古镇为例,展示了水位上升、古镇淹没风险下,就古镇保护性搬迁所展开的多方尝试,包括文化要素的梳理与恢复,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保留,传统与创新产业的结合等。
图 10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赵万民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作了题为“城市更新的社会治理创新:以上海浦东缤纷社区行动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缤纷社区建设的九项行动,阐述了缤纷社区建设的性质和意义,并在总结第一次城市更新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辨析了“城市空间二次更新”的概念内涵和人性化、微空间之趋势。以此为据,于教授援引了四个实际更新案例:在陆家嘴东亚项目中,政府成为打破产权红线、市政红线的关键角色,集体和个体利益在共治中实现了共赢;在上海“为爱上色”的公益行动创新中,体现了政府主题在社区更新中的作用;在福山路跑到花园项目中,展示了社区基金会的双重优势;在同心亭居民自治项目中,则提出了居民自治的三种资本。报告在最后,明确了社会自治的中国逻辑,也强调了社会治理中政府积极、重要、正面和带动性的作用。
图 11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金泽大学城市设计系主任、教授沈振江作了题为“日本的城市规划体制与社区营造”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简介了日本城市规划的两层制,即知事负责城市规划区域的总体规划与大型开发项目,市长负责市行政区域总体规划以及街区规划(类似国内控制性详规)。如果用国内的城市更新的概念来理解日本街区层面的规划,那么日本的街区层面的规划可大致分为法定的街区规划与非法定的社区营造,都是由市长负责的参与式规划。法定的街区规划一般由市长通过规划行政部门提议,必须征求相关权利关系者的同意,同时规划控制的依据必须从相关法规里选,故而也称菜单式规划,在东京都等大城市区域,往往结合大资本开发项目进行城市功能的更新,政府部门也积极利用财政补助推进新的建设技术,如智慧街区的建设。另一方面,非法定的社区营造,需要市长和全体市民签一个全市的社区营造的条例,公私各司其责,进行社区营造的工作。如金泽市的社区营造,需要通过市政府提议或也可由市民提议,选择一些需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防灾能力,保护历史风貌的街区,必须获得该街区全体居民同意后才可进行,市政府负责公共用地的建设,如道路,小品与公园的建设,私人土地与建筑则由所有者负责营建。通过比较日本各级政府在街区规划、社区营造中的不同作用,沈教授探讨和分享了东京与金泽街区层面的规划案例,以及日本城市更新体系中诸多有益经验等。
图 12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金泽大学城市设计系主任、教授沈振江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唯山作了题为“世界遗产鼓浪屿: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梳理了厦门鼓浪屿地区演化的六个阶段,介绍了鼓浪屿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明确指出其“社区属性”在整体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分享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包括:在社区维护方面,进行了政府与居民相结合的探索;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延续了家庭音乐会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在环境改善方面,对传统空间进行了整治提升;在经济产业方面,探索了结合社区的旅游、民宿等产业的综合发展;在公众参与方面,发挥本地居民的自治作用,建立了鼓浪屿公众议事会,鼓励民间团体参与社区营造;在遗产保护方面,重视文物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在政策保障方面,针对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特色,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社区营造办法;在遗产利用方面,则以真实性为原则,灵活整合多种功能来促进遗产共享与文化展示。
图 13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唯山
●10月20日下午,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版块)
第二版块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做围绕着主题“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 14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主持)
深圳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宇星作了题为“城中趣村:深圳城中村社会空间价值模型”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大都市极度分工化的生产方式,强化了大都市陌生人社会关系的隔离,造成了人在空间中的空间关系“区隔”。为了探索未来城市更新的典型形态——“多维混合态+凝聚态”,报告引入了“墟集”概念,并结合深圳颇具特色的城中村,将其社会形态概括为四:熟悉的陌生人、共同的分工生产、亲密的社会隔离、紧密的空间区隔。以此为据,张宇星学者认为;城中村的空间生产是一种社会空间的再资本化,其所创造的社区是一类让人从中获益的信心社区;城中村不仅仅是便宜的落脚地,更是城市社会的生态湿地。
图 15深圳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宇星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工葛岩作了题为“从‘有限参与’到‘共同决策”的学术报告。报告以上海为例,首先回顾了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揭示了城市更新的现存问题和发生的四项转变,认为当前的上海城市正在走向有机更新。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中,报告不但通过纽约高线公园、首尔社区更新、台北社区综合营造等案例借鉴,汲取了城市更新的积极经验,还通过大量问卷调研分析了市民与专家在城市更新关注点上的不同,更在公众参与方面分享了万里社区、塘桥、健康路等上海典型更新案例的成功做法。最后,葛岩总工强调: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社会公平,需要深入解读社会公平,而规划师就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图 16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工葛岩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江帆作了题为“基于‘双欠’发展阶段的重庆城市更新规划实践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通过回顾重庆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演化特征,分层面地系统介绍了重庆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在宏观层面,借助于主城区城市更新的总体规划阐述了如何在总体层面实现微更新;在中观层面,以七星岗街道更新规划为例来建立“目标、指标、措施、项目、图则” 的可实施更新路径,以鲤鱼池社区更新规划为例来盘点空间资源和指引地方更新,以嘉西村、石油路等为例来尝试社区触媒空间谋划、社区营造与持续社区治理;在专项规划层面,则以山城步道规划为例来串联各种资源和促进公共空间品质,以盘活边角地建社区公园为例来展示政企合作的更新新途径。最后,罗院长就城市更新的价值认同、内生动力及其规划升级等进行了展望。
图 17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江帆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洪亮平作了题为“城市更新与社区公共领域重构”的学术报告。报告开篇即指出社区更新包括三个方面:空间、人和事,提出在治理视角下,社区层面的更新实质上和社区的特点紧密不可分,社区更新必须引入治理理念,是将社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治理过程。社区治理是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交叉点,而社会关系是通过人居环境来建立和表达的。因此,报告引入了“社区公共领域重构”的概念,将其解读为社区空间营造、社区公共事务达成、社区公共资源整合和社会运营机制,并在最后以武汉为例,尝试了以物业而非空间为切入点的社区更新方式,探讨了红色物业的治理方向,优化了社区公共领域的更新策略。
图 18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洪亮平
●10月20日下午,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社区营造与公众参与”版块)
第三版块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卫东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社区营造与公众参与”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 19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卫东(主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学者、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中心理事长刘悦来作了题为“旨在社区营造的都市空间更新实验-以上海社区花园为例”的学术报告。刘悦来及团队近年来规划建设了50余个创智农园,指导建设了400余个社区花园。通过将废弃地为能够利用的花园,为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活动及其新型场所,也提升了社区品质与活力。其在报告中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享的经验包括:在决策调研阶段,实现业主所有与业主决策;在设计阶段,鼓励居民自主设计,规划师协助实施;在建造阶段,由居民与社区协同建造,将建造看作体验活动之一;在维护阶段,选择吸引共同关心社区事务和园艺的居民;在管理阶段,逐步实现社区自治,有望下一步在已建的花园基础上整合与串联,实现从“逐个推进”到“片区联动”。
图 20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学者、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中心理事长刘悦来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幸作了题为“大家的历史街区-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公众参与和社区营造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自身在北京老城区的多年社区更新实践,认为“深入社区”已成为未来规划师的必备技能,也唯有此方能更深度、更有效地介入社区更新:在空间更新方面,以公共空间整治为切入点,推动街区更新和社会治理创新,改进公共服务水平;在人文复兴方面,制定社区公约,编写社区口述史,建立社区历史影像展览,策划设计周展览;在场所运营方面,运营社区特色博物馆,利用临时展览和工作坊孵化参与式城市更新项目;在机制建设方面,构建社区治理创新平台,指定责任规划师,建立从更新视角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区培育基金等等。
图 2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幸
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吴楠作了题为“城市社区微更新中的社区参与营造”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确指出通过鼓励居民自己动手,来创造丰富的社区生活和提升社区归属感,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吴楠不但提出了社区参与的六点共识原则(如所有利益相关方聚在一起且都是自愿参与的;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视角审视主题;着眼未来而非过去或者意外发生的问题等),还确立了社区营造的八点议事规则(如主持中立;动议明确;举手发言,面对主持;表明立场,再说理由;超时,跑题等),总体上希望通过社区参来营造和更新社区,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提升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 22 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吴楠
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阳建强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袁大为则为大会致闭幕辞,感谢各界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本次盛会,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 23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袁大为
在主题报告之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还组织了2018年年会的系列活动,除了《重庆城市更新展》之外,还包括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和重庆城市更新、社区更新案例的实地调研等。
●10月20日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园召开,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授吴晓主持,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阳建强教授做了年度报告,回顾总结了一年来城市更新学委会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对下一年度拟开展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展望,并对城市更新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图 24 委员会工作会议场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授吴晓主持)
图 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阳建强
围绕着年度报告,众多委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涉及城市更新学委会的工作组织、未来工作任务与重点、办会模式、平台作用、成员增选、会议申办筹办意向等诸多内容。在此基础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谈了城市规划学会与各二级委员会的合作与组织关系,建议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规范和壮大委员队伍,并对建立团体标准的行动表达了支持。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对城市更新学委会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的城市更新正在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建议学委会在进一步加强城市更新的权威性、标准性上面多做工作,加强社会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识,同时提出了针对热点问题,和兄弟学术委员会协同办会的思路。
图 26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
图 27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
●10月21日上午,重庆城市更新+社区更新案例实地调研
10月21日上午,受邀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对重庆的城市更新和社区更新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从渝中区嘉陵西村开始,调研社区更新规划及实践,沿着中山四路感受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街巷综合整治,走山城步道体验通过街巷空间而激活带动的社区更新。调研路线由嘉陵西村出发,途经中山四路、周公馆、通远门城墙、山城步道,而至渝中区人民法院止,使大家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了重庆市近年来在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领域的实践和探索。
图 28 调研现场合影
图 29 调研现场合影
在践行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人的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而社区作为承载人类聚居生活的社会基本单元,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围绕着“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主题,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约300余位专家学者及管理、规划、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共同探讨了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关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