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人谈第四季“园林:研究·实践”成功举办
2019年5月31日下午,东南学人谈第四季“园林:研究·实践”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建筑学院中大院309举行。本次活动由“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东南大学杜顺宝教授、朱光亚教授、郑炘教授,木构基地主任陈薇教授、副主任沈旸副教授等嘉宾出席。
本季学人谈,由沈旸副教授主持,共邀请六位从事园林研究与实践的年轻校友进行精彩报告, 展现了东南学人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与投入、探索与贡献。学人演讲后,杜顺宝、朱光亚和郑炘三位教授分别点评,六位学人和参会学者及全体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陈薇教授等为东南学人颁发了证书。
东南学人谈
顾凯 副教授(2001级博士生)
报告《拟入画中行——晚明江南造园的山水游观体验与画意追求》,突出表达晚明时期对山水游观体验的重视,并呈现出空间经营的新意。指出山水画意对于晚明江南造园不只是园林景物配置方面的视觉效果,还在于前所未有地强化了园林的山水游观,乃至整个园林的空间体验,是借鉴传统山水画、更偏重于“境”的欣赏和营造。
申丽萍 英国UKLA太平洋远景规划与发展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级博士生)
报告《乾隆帝六下江南与行宫建设》,分析了行宫的选址受到康熙皇帝南巡路线、每日行进路程及皇帝活动安排的影响;建设方式有改建、新建、扩建、临时搭建等;行宫功能主要为满足皇帝出巡期间正常工作起居之需要而设。南巡还促进了南方与北方、宫廷与民间园林的交流。
王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讲师(2004级硕士生)
报告《现存私家园林所遮蔽的造园手法探析》,在分析当下研究往往依赖于园林现存实物与西方理论分析所存问题的基础上,强调探索造园之初与变化的本意的价值,以沧浪亭为例,分析了误读的原因,并结合江南园林的理水,总结出“通渠遣水式”和“湿地潴水式”的造园设计手法。
是霏 工程师(2002级本科生,2009级硕士生)
报告《园林测绘与建造发现——苏州园林测绘教学随感》,针对测绘中方法、精度、表达、目标四个方面的设置与关联,以沧浪亭的长廊、艺圃的乳鱼亭、网师园的楼厅为例,从建造角度进行了解读,分析了从私园到开放园林的过程中,建筑局部变化的缘由,对于理解园林功能改变导致空间组织方式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高琛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2005级硕士生)
报告《南京愚园春晖堂复原设计与研究》,代表设计团队分析了园林建筑复原当从环境、文献、形制、营造等方面入手,并以春晖堂为例。尤其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南京地区梁架、斗栱、翼角、装折、瓦作的调研和研究,形成南京传统建筑特色认知并在春晖堂复原设计中进行应用的,还展现了建成后的春晖堂与后期从哈佛大学得到的老照片十分接近的真实效果。
闵欣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所长助理、主创建筑师(2005级本科生,2010级硕士生)
报告《蕴古于新——上海玉佛禅寺修缮工程》, 围绕“城市高密度街区佛教建筑应该怎样修建”的问题,介绍了上海市玉佛寺修缮过程。展现了在吸收传统寺院布局园林化特征的同时,也通过布局调整、主体提升等方法解决现代消防设置的探索,还在城市界面上和功能衔接上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进行了细节展示。
嘉宾点评
现场互动
颁发证书
文:孙晓倩,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