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新冠防疫时期东南建筑学者的思考(二)韩冬青:建筑更加安全的城市


【专辑】新冠防疫时期东南建筑学者的思考(二)韩冬青:建筑更加安全的城市



随着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在全国大面积的蔓延,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在此期间,的学者们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们针对相关问题,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建筑学人应该做的贡献。为此中大院微信平台推出系列专辑:新冠防疫时期东南建筑学者的思考,对各位老师的相关研究与思考做连续报道。

北国雪融,

岭南花开。

根脉通连,

共盼春来。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仅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这次疫情引发了各个行业的深刻反思与广泛讨论,我们从建筑文化的视角,邀请多位院士、江苏省设计大师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疫情下建筑和城市的反思与应对”议题开展笔谈,并以“疫中思策”为主题,推出系列文章,希望能够为建筑乃至城市工作者提供更多防灾救灾的思想启迪和应对之策,助力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


建筑更加安全的城市


这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发了关于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的相关反思。现代以来,城镇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是人口大国,地缘广阔,但宜居之地并不充裕。环境相对宜居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镇密度,已为世界所罕见。同时,中国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占比也是全球首位。这些前提条件决定了我国城市安全建设所需面对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应坚持和促进组团形态的空间发展模式


就城市建成环境的空间格局而言,有两点值得重视:
其一,在保护和控制自然生态资源的大前提下,“职住平衡+公共服务”的混合组团式布局,不仅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城市生态基质和廊道,同时也利于在突发疫情下的区域隔离与防护,利于短时期内控制局域人口的流动。

混合组团模式

其二,重新认识、利用和优化中国城市中的“大院”模式。近年来,“大院”模式饱受非议,但从疫情防护的角度看,恰恰是大院为此提供了特殊时期的防疫管制的空间基础。如何兼顾城市空间的日常开放共享与特殊时期的分区防控,需要在单元规模、功能构成和边界形态的动态性等方面加强研究,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平战结合的“新大院”模式。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应在这些方面发挥专业研究和实践的优势。

值得探索的“新大院模式”


尽快加强城市应对突发疫情的公共卫生及医疗设施日常储备的体系化建设


按照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日常储备是对突发疫情在第一时间启动筛检、隔离和治疗程序的前提条件。要从应急医疗设施的布点级配、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加工、储备等环节形成全链条体系,兼顾平常使用和疫期应急两种工况下的空间利用。同时要尽快研究和编制相关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和案例资料。江苏在这方面可以先走一步。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加强人员密集类建筑的防疫应急体系设计


这是我们以往建筑设计中较少关注的问题。过去对人员密集类建筑关注较多的是消防扑救和疏散安全,现在需要补充。这类建筑可能涉及高层居住建筑、高层或多层大体量办公科研建筑、大体量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等等,在空间单元的划分、楼宇的自然通风路径、垂直交通(电梯及电梯间、楼梯间)的分隔性设计、室内保洁与消毒,乃至空调系统的防疫安全等等方面都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在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编制、设计原理与过程优化、技术和材料创新、精细化建造等环节予以补充。

武汉会展中心临时应急改造的“方舱医院”


当前在返程复工情况下对建筑室内防疫的建议


1、要特别重视交通门户建筑的防疫管控,人流密集的高大空间要优先使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要提高新风输送和排风效率,尽量优化空间的分隔组织,避免过于密集的人群聚集。在做好筛检工作的同时,促使人群快速分流、离散。
2、对于办公建筑,首先应提倡居家办公,利用远程办公平台解决合作交流问题。建议参照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发布的《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运行管理和使用应急措施指南》执行。
补充建议如下:集中办公的空间要严格控制工位的密度;单位内部人员尽量分间分区办公;为外访人员设置专属空间;公用和共用空间不宜使用空调;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尽量避免下风向工位的使用;充分利用具有排风条件的楼梯解决垂直交通,高层建筑应细化并严格执行分区使用,严格控制电梯桥箱的人数;卫生间应加大排风;加强并严格执行楼宇和场所设施的保洁消毒制度。

为外访人员设置专属空间       利用楼梯解决垂直交通

办公室开窗通风,调整优化布局,尽量分间分区办公


3、防疫期间更应鼓励步行上下班,或使用自驾车。如使用公共交通,务必保持必要的间距,避免拥挤。


· 笔谈嘉宾 ·

韩冬青  

江苏省首批设计大师、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城市建筑工作室(UAL)主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建筑的文化”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编辑整理

【本文配图来自相关出版物和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