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东南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精神,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建筑学院在为期两周的冬季学校期间,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导师科研、社会实践、学术和人文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学院充分发挥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优势与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分别组织了大师讲座、青年教师沙龙和校友讲座等学术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开拓视野,扩展知识,提升素养,也增进了师生交流,受益匪浅。
【大师讲座】
面向建筑学院所有学生,并通过东南大学官方bilibili直播平台(向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形成广泛影响。
《废墟的可能性》
主持深圳趣城工作室的优秀校友张宇星老师和韩晶老师,结合联合国亚太遗产保护奖获奖项目与多年的实践思考,阐述了“废墟”的建筑学意义及其可能性,为同学们开启了体察建筑的全新视角。
《场景解构与生成》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心已由“增量”转变为“提质”,高质量发展将是城乡未来的工作重点。在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解决城市旱涝痼疾、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是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景园文化、服务城乡环境治理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中的景观需要持续发力的重点方向。
成玉宁 教授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分委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主任,《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杂志编委。
讲座内容
现代景观设计是复杂的思维与表达过程。设计师通过对场所各要素的解构与分析,寻求设计的依据,结合设计构思,生成新的空间秩序与意义,具有相对特殊的逻辑属性。现代景观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在地性形成了区别于相关设计类学科的基本特征。场景的解构与生成系统讲解现代景观设计的思维特征,讲座从场景的意义、价值、属性、解构与生成五个方面,阐述场景理论的建构逻辑与方法,结合实践案例分享对现代景观设计的认知与感悟。
《融通设计实践——以汤山为例》
汤山矿坑公园是2017年南京成为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后的首个启动建设项目。经过对汤山地区的总体城市设计、对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对公园内部景观与建筑的设计与落地,汤山矿坑公园在201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后就成为南京市新的城市休闲场所和“网红打卡地”。汤山矿坑公园的成功,让设计师、建设者和区领导们都看到了废弃矿坑的潜力,因此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也选址在汤山地区,众多设计师在这里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实践。项目总规划师雒建利老师以汤山实践为案例,探讨一种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与风景园林相融合的设计方法。
【中外青年学者系列讲座】
前沿讲座
《从理念到空间:欧洲年轻建筑师的实践与思考系列讲座》
(FROM IDEA TO SPACE: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Emerging European Architects)
四组年轻建筑师均具有欧洲顶级建筑院校的求学、师从和教学经历,通过‘Built By Building’、‘From Idea to Space, and Back’、‘One Project’、‘The Persistence of the Obvious’四次讲座,分享了他们的建筑思考与实践经历,并与嘉宾和同学讨论互动,展现了当代欧洲年轻建筑师的前沿视野。
【青年教师沙龙】
青年教师讲座主要为本科生准备,但吸引了诸多研究生、博士生和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有东南大学的师生,还有诸多来自兄弟院校的师生们共同参与了这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设计、研究与教学》
5位建筑专业老师张映乐、黄旭升、王逸凡、王川、宋亚程,就《作为“方法”的设计》、《城市的建筑》、《关于建造的设计、教学与研究》、《追随内心》、《无界生长——科研与实践、城市与建筑》5个议题,讲述了各自的设计、研究、教学和成长经历,同学们受益匪浅。
《创新空间的概念内涵与尺度差异》
城市规划系李迎成教授,基于其近年来的系列研究,举办了《创新空间的概念内涵与尺度差异》的讲座。创新空间具有突出的尺度特征,但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创新空间的尺度问题,忽略了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发展差异。讲座将详细阐述创新楼宇、创新场所、创新地区和创新区域四个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基本内涵和类型,并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介绍,进一步比较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发展特征和规划策略。
《数据驱动下的城市设计》
规划系史宜老师、史北祥老师、马晓甦老师围绕“数据驱动下的城市设计”这一主题,分别以《基于时空大数据解析的总体城市设计策略研究》、《数据驱动——由方法到思路》、《对(da),它(ta)一直都在》为题做了报告。三位老师对于同学们关心的大数据如何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如何建立起数据分析与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学背景的同学如何培养科学专业的数据分析素养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通过威海市总体城市设计、重庆市万州区总体城市设计等实践项目展现了数据驱动下的城市设计是如何开展的。在之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主持人高舒琦老师就同学的提问与三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回溯与展望:发展中的景观》
主持教师:袁旸洋
梁洁 | 寄畅园的水系与景致
梁洁
景观学系讲师。先后参加了10余项工程项目设计。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3篇。
讲座内容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原为惠山寺沤寓房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无锡寄畅园自建园以来已近500年,期间发生了4次大的改建动作。本次讲座将聚焦其中的晚明时期改建,解读改建过程中的景致变迁及其水文动因,尝试在空间、审美的转变之外提出水文阐释的可能性。
周详 | 数字足迹支持下遗产景观的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研究
周详
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讲师,江苏省双创博士,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景观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及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委员、秘书,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委会秘书,南京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期刊执行编委。
讲座内容
数字足迹叠加了用户的“意识权重”,“我在那里”这一类由用户生成的、包含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数字足迹正迅速成为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并被广泛用于揭示用户的选择偏好与游憩喜好。由于这种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反映用户与场所之间相互关联的信息,因而成为一种研究城市空间的独特视角。挖掘数字足迹折射出的复杂情感和行为规律,并对新型数字信息的应用场景与创新前景进行剖析,可以促使城市空间研究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该讲座通过介绍数字足迹的概念、内涵、类型、成因,以及适用范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数字足迹在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感知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并对数字足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施佳颖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景观识别与分类——以日本东京桥区河流景观为例
施佳颖
讲师。国家公派日本千叶大学风景规划学博士,日本造园学会(JILA)会员,日本地球惑星科学连合学会(JpGU)会员,SCI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Sustainability》《Atmosphere》等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感知和评价、视觉景观及相关数字技术。
讲座内容
对景观照片进行有效的分类是数据处理和环境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地理信息的收集逐渐采用众包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带有地理标记的照片,将人们对场所的感知与互动可视化,以此探究场所的美学、文化和游憩价值。近年来,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关键词匹配的效率,并实现了大批量照片的自动分类。本讲座介绍一种利用谷歌云视觉API和多层次聚类技术的半自动化分类器,可快速有效地识别和分类均质化河流景观照片,同时探讨该技术在未来景观评估与城市旅游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白晓航 | 景观变化分析——以温带草原退化机理探究为例
白晓航
东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植物学、理论生态学、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分别刊登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Informatics等学术期刊。
讲座内容
景观变化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不同的景观变化驱动力使景观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动态变化特征,景观变化的动力既来自景观内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过程,也来自景观外部的干扰。掌握景观变化的分析方法,是对景观进行合理利用、科学保护、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该讲座从景观变化概念出发,介绍景观稳定性与恢复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常见的量化方法,最后,针对草地退化这一自然景观变化现象为例,分享科学问题的提出、要素的量化与方法的运用。
袁旸洋 | 拟自然水景营造的传承与创新
袁旸洋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数字景观技术、景观建筑设计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实践。近年来,主持并参加省校级教改项目6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建设国家级与省级一流课程各1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3项,获科技奖励2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30篇,获奖7项。
讲座内容
古今中外,水景营造一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以营造山水相依的自然式景观,“水”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景园文化体系。水景观的营造之于风景环境在美学、生态学上均有着积极的意义。“拟自然”指通过人工营造有如自然一样的景观环境,具有外化的自然形态与内在的自然规律双重内涵。该讲座从中国传统水景审美观及拟自然水景营造要义出发,借助数字化的技术与方法,科学化解读自然水景生成规律、解析自然水景形态特征与几何指标,构建参数化模型,模拟自然形态与生态过程,探讨拟自然的水景观系统设计方法。
【校友讲座】
《景观行业前沿:业界学界师兄师姐说》
曹隽 | 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漫谈
曹隽
就职于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各类规划设计项目百余项,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等多个领域。获得国家、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20余项。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2项。
讲座内容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亲近的自然生境,不但构筑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更是承载“诗与远方”凝练复合的理想空间。伴随着城市由外延扩展向内涵集约发展的转变,绿色转型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和必然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公园协会5家单位共同发起了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围绕“绿色低碳的生态功能、多元共享的社会功能、诗意美好的人文功能”理解倡议,厘清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面对的新要求,通过实践案例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和大家共同探讨剖析城市园林绿化的更多棱象,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品质园林绿化景观。
王一婧 |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博士学习经验谈
王一婧
博士研究生,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院访问学者,就职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景观及其技术。获得多项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省级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项。
讲座内容
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研究是贯穿于“调研—分析—设计—建造—评价—优化”等各设计实践阶段的,例如设计前期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分析、设计中期的模型建构与模拟、参数化设计与智能建造,以及设计后期的物联传感与监控、绩效评价与优化等。研究内容应能解决设计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应能指导、引导设计生成与实现,且借助数字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有力手段。该讲座通过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三个科研与设计相结合的实践项目(成玉宁工作室:佛山绿岛湖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南京清凉山空间品质提升项目、南京明城墙赏樱风光带设计),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数字技术引导下的景园空间构成研究》的介绍,与大家分享、交流博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验。
王明燏 | 公考选调方向就业选择与备考经验分享
王明燏
风景园林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加江苏省选调生考试,现就职于无锡市梁溪区。在基层锻炼中多次参与疫情防控、防灾防汛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获得无锡市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无锡市“先锋90后”青年党员、梁溪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
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背景下,公考的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尝试公考,为自己的就业多一份选择。选调考试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项招考,与普通公务员考试分开录取,作为党政机关储备力量进行培养,通常会分配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一线下沉锻炼,基层服务期满后再根据个人特质分配到不同机关任职。该讲座通过展现真实的基层工作状态让大家对选调生的基层服务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更多的考量。同时,讲座将主要讲解江苏省近年来的名校优生选调考试和选调生考试政策,分析主要变化,概述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为有计划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备考建议。
【结语】
冬季学校期间,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和思维,前沿的科研和一线的实践拓展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思考。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也积极地与师长展开互动。相信同学们定不负青光、坚守执著信念,保持好奇和热情,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字整理:严鈺 蔡凯臻 殷铭 徐宁
图片: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