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学校|木工坊体验营实录



合作单位:建筑学院建筑系、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课程负责&教案制定:韩晓峰 副教授(建筑学院)

课程合作:贾方 杨晓辉 李大肥 吕歆悦 刘开畅(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课程时间:2022.2.14—2.24 


手与心”的交融

基于传统木构建筑技艺的发掘和创新应用,本次体验营最大的特色在于,为170余位参与体验营的不同年级(跨越二至四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建筑、规划、景园)提供了一次在学院教学体系中较为缺乏的“手与心”的高质量瞬时融合的教学体验。期间,师生形成一种高度融洽的“教、学共同体”,这使得同学们从原本几乎是零基础参与,到五次课程后能够完成“工具认知、工具实习、材料加工、作品设计、节点试做、作品加工-安装-完成”等一系列的蕴含了高度创造力行为的体验。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理、原理认知和提升,参与其中的同学有更好的体会。本次体验营在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刚落成的创造力工坊中举行,科技园为此次高质量体验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空间和设备、人员支持。


作为自下而上建筑法的“木构”

本次体验营课程负责老师韩晓峰副教授为同学们做了题为《作为自下而上建筑训练法的“木构”》的讲座,通过讲解建筑学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工作坊制的教学案例,如现代设计教育奠基者的包豪斯设计学院、1930年代美国建筑师赖特开创的东塔里艾森、西塔里艾森中实行的师徒制学校等,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中进行的基于本土营造技艺的教学内容,讲解了木构营所具有的特别意义。作为一种在短时间、经费缺乏的教学状态下进行设计与建造训练的首选方法,木构为建筑学习中的1:1设计建造练习提供了最为良好的教学和实践可能。木构的实作体验将把同学们从抽象的形式训练、1:100以上的模拟设计训练中拉回到直接面向自己的身体、物质材料、工具操作、环境营造等真实的设计问题面前,面对迎面而来的这些真实问题,明显感到许多同学初次的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甚至本末倒置地将电脑里的模型误认作是设计的基础。通过此次体验营的体验,同学们会对以往电脑所绘的图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单次体验作品:榫卯节点

单次参与体验营的同学的设计任务是两人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互相牢固连接的榫卯节点。需要从基础的手作工具的使用开始练习,如不同类型手工锯子的锯切、凿子的敲击、榫眼榫头的设计加工等基础问题开始。同学们大部分完成了这一基本体验工作,大部分设计制作了最为简明的直榫节点,也有少数优秀学员制作了较有特色的燕尾榫、复杂榫的设计制作。


五次体验系列作品分享

参与五次课程的同学们,3-4人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具有空间、结构、身体性意义的作品。作品包含了完整的设计构思、节点设计、结构设计、尺度控制等完整的环节。期间与指导教师形成高效设计共同体,在快捷、高效、动态的过程之中完成设计和修改,一方面老师的指导意见弥补了同学对材料性能、节点效率缺少认识的缺点,另一方面同学们对形态、空间的直觉为作品注入了新鲜的创造,两者形成有益的教学共同体。以下为部分作品成果分享:

  

1、异道而相安

成员:王菡怿、陈雅倩、喻心蕊、郭逸飞

作品主要是通过杆件直交的榫卯插接,营造蜿蜒、崎岖爬升的姿态。并参考人的尺度,让人能体验其中空间。最初设想中,用材是相对更规整、标准化的,在韩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转而尝试利用木工坊内的“废木料”。可以看出,最终的作品里,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木条——硬的、软的;新的、旧的;白的、黄的、棕黑的;细长的、宽扁的;破损的、崭新的……当所有不同的木条、以不同的方式缠绕在一起,攀爬成稳定的样子,冲突而不失和谐,粗犷而不失美感,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味。且尺度亲人,可观,可进,可坐。我们想到《离骚》中那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不同于屈原,在我们的语境下, “异道而相安”表达的是一种碰撞、接纳与融合。


2、编拱台成员:史荟洁、王思宇、张涵、何玉

基于拱桥中木构节点的研究,引入“宋代虹桥”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为满足装置的实用性,在拱桥的基础上利用横向木条实现水平方向‘拱桥’的水平,制作为一个结合传统拱桥结构的桌子。同时,拱桥体自身的变化丰富,使其桌下形成有趣的空间可供人观、座,在桌下感受古代人探索编织拱的智慧,产生不一样的装置体验。


3、界空亭成员:余珍蓁、苟萌、黄子杰、龚加维

本小组贯彻简约空间的理念,取用极少木料,以一竖一斜木条作为主体,在榫卯结构的基础上,辅以部分螺丝钉接。轻松奠定了基础造型,给与了亭子一个指向性。有了一种“木之所向,即吾心之所往”的潇洒意境。为了在节省木料的同时固定住初始造型,我们用麻绳穿过长木条与底座相连,至此,基本工作已经完成,通过木条与麻绳界定的空间已有了雏形。为了让该作品的空间性更加明显,我们又在亭子上盖了一层半透明的布,因布料面积有限,所以我们在保证亭子美感的前提下将布不均匀地铺了上去。迎着夕阳与和风,我们的作品最终完成,在界空亭所囊括的这一方空间里,我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4、屏风柜成员:王浩文、王鑫淼、梁正扬、梁佳乐

小组选择制作一个实用型的木工制品——屏风柜,设计之初,我们是打算全木质,利用卡口+楔子的形式固定,所以在设计时,将竖向的板材设计为斜向的,在更容易满足支撑条件的同时使整个柜子的视觉体验和柜子空间富于变化,形成了初始的设计草图。


  5、方厅成员:王婧铖、王懿诺、武琪丰、张依柔

我们认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模数化的单元进行加工和拼装是很高效的方法,插接的连接也非常简洁。在研究坐卧和置物的尺度的同时,我们想象这是一个更多义的空间,板片围出的空间可以有的对内开启,有的对外开启,有的直接透空,给开放空间和内部封闭空间共用,并使内外保留一缕联系。


 6、马椅森林成员:刘雯琪、顾程博、朱杨飞、王志腾

设计最初是想做一个桌椅一体式的小家具,在凳子和桌子的设计上分别增加了一些巧思,使其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凳子设计了可推拉的功能,不坐人时可以收进去,减少占用的空间。桌子采用了张拉结构,达到漂浮的桌子的艺术效果。


其他工坊花絮:


结语

本次冬季学校成功举办的木工坊体验营,为同学们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案、设备和实验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


供稿人:韩晓峰 等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