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到空间”|-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22年暑期联合设计营回顾




. 设计营简介

主题讲座

线上评图

线下工作

“从图像到空间”设计营为东南大学2022年国际暑期学校“建筑类实践课程”的子课程,为期10天。由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向全校全专业学生开放。两校教师共同参与教案制定、主题讲座、阶段评图答疑和终期答辩的教学全过程。

课程强调设计主题的开放性和设计过程的灵活性,目的不在于专业技法的训练,而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平面构图、空间形式、建造材料以及使用者行为之间关联性的认知和表达。设计营通过拼贴画、实体模型和平面图纸等媒介的实际操作,讨论从无意识创作到理性诠释的行为更替、从图像到空间的维度转换、从场地到场所的意义演进。

本课程同时也作为未来在大学开展设计类通选课的一次教学尝试。设计营共招收11名学生,除建筑学院建筑、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学生外,也有交通学院和人文学院学生加入。




. 教学团队

Jesús Ulargui Agurruza

(赫苏斯·乌拉吉·阿古鲁萨) 

马德里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系副系主任,“Grupo 4!”设计教学组组长, Ulargui Arquitecto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Javier Mosquera González

(哈维·莫斯盖拉·冈萨雷斯)

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系副教授,“Grupo 4!”设计教学组成员,Javier Mosquera González Architect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张映乐

建筑系讲师,一年级“建筑基础”教学组成员,曾任“Grupo 4!”设计教学组成员及Ulargui Arquitectos事务所助理建筑师。



朱昊昊

历史与理论研究所讲师,一年级“建筑基础”教学组成员,曾任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师及具体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 主题与方法

作为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的短期设计练习,该设计营弱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注重设计过程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上强调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思考学习,即“在做中学“;成果则以跨媒介和跨尺度的形式反映连续的空间意义演进。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 “去建筑化”

避免先入为主的“建筑设计”观念和明确的功能讨论。设计任务是在1:100比例下,以起伏的地形形态为基础发展出包含内部空间的“游乐场”空间。流线、尺度、空间形式对使用者行为的引导,以及材质与空间氛围的对应关系是推进设计发展的基本指导。



2. 多媒介推进

拼贴画

平面模型

立体模型

绘图

设计营工作依照拼贴画、平面模型、立体模型和平面图纸等多种媒介操作推进,引导逐步深入的空间解读和诠释,包括从无意识创作向抽象化构图的转换、从平面模型向空间模型的发展、从基本的区域划分到具体空间元素设计,等。



3. 个体与集体  

个人作业

集体作业

设计营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完成,对应两种工作模式:1. 独立发展个人作品,2. 将个人作品组合为整体,研究相互关系。统一的个人作品尺寸和比例是将它们组合为整体的前提,同时为快速发展个人作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个人作品逐步组合为集体成果,实际反映了将相互独立的场所设计整合为具有联通性和城市尺度的地形空间。




. 阶段与任务

设计营工作分为6个阶段,对应明确的主题和设计任务



1. 拼贴游戏(集体)

 “拼贴游戏”

设计工作开始于一场集体“拼贴游戏”。所有学生在3mx2.6m 的一整张白纸上裁剪报纸杂志,进行拼贴和涂鸦,并定时轮换位置。最终成果是一幅集体完成的拼贴画。随后,将拼贴画平分,随机发放给每名学生,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



2. 平面构图模型(个人)

 “平面构图模型”个人作品

第二阶段是对拼贴作品的抽象转译。学生需要仔细辨析分得的部分拼贴画,根据发放的图案集提取画作中重要几何元素,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秩序,重新构图。在此之后,选取给定的5种材料,在统一规格底板上制作平面构图模型,要求几何元素与构图秩序清晰可读。



3. 构图模型的组合关联(集体)

 “平面构图模型”组合成果

将完成的个人平面模型按照原拼贴画顺序组合,通过增减、外扩、交错等手法处理个人模型之间的联通关系。该阶段引入空间流线的基本概念,作为建立模型间关联性的参考标准。



4. 平面模型的立体转化(个人)

平面模型的立体转化

以层级抬升作为将平面模型立体化的基本方法。本阶段着重考虑:1. 分解平面构图模型,选取其中部分作为抬升元素;2. 通过层级高差表达起伏地形(1:100比例下,高度不超过10cm),根据比例人调整空间尺度;3. 层级之间所包含的空间形式与地形形态的对应关系,以及基于平面流线发展竖向交通的方式;4. 层级之间的支撑和节点处理的基本结构逻辑。



5. 图纸绘制(个人)

平面图纸(局部)

在与模型相同尺寸的拷贝纸上徒手绘制图纸。基于立体模型,在图纸中对于自然景观、交通连接、城市家具等元素进行深化设计。图纸分为两部分,一半绘制5-8m截平面,另一半绘制总平面,兼顾对室内外空间关系与“游乐场”整体形态的表达。 



6. 文本阅读

短文节选

共选取七篇专题短文,在各阶段任务开始前分发给学生。短文取自赫苏斯教授与张映乐合编文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译本。文集收录了“Group4!”教学组成员围绕建筑与教学所展开的有关设计、空间现象、艺术创作、个体/集体行为等主题的随笔。这些短文目的并非提供具体的设计指导,而是引导学生以广泛的视角理解设计任务和操作方法。 




. 成果与答辩 

“拼贴游戏”成果

个人模型顶视图

个人模型轴测图

组合“城市”模型轴测

组合平面图纸

线上+线下答辩

设计营结课答辩展示了集体拼贴、组合模型、组合平面图共三组成果。答辩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邀请东南大学建筑顾大庆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佳维副研究员作为课外评委。评委们对作品逐一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设计概念和成果质量。答辩后,评委与授课教师举行座谈,就将设计营发展为公共通选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讨论。



文字提供:张映乐

图片提供/拍摄:李登钰、朱睿吉、朱昊昊、张映乐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