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暑期学校媒介与艺术实践工作坊——视觉建筑:唤醒情感的图像

2022年暑期学校媒介与艺术实践工作坊

——视觉建筑:唤醒情感的图像

EVOCATIVE IMAGES OF ARCHITECTURE


课 题:视觉建筑:唤醒情感的图像

授课教师:Toni schade、张蕾

参加学生:2032名同学

课程日期:202288-19


01.课程背景

《艺术与媒介》新课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绘画技能训练的传统,着力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训练学生的综合媒介运用能力和形式、以及空间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其中短学期的实践课程着重扩展艺术与媒介研究的边界。本次课程依托艺术与媒介实践(),由顾大庆教授携美术与设计研究所再次邀请了来自奥地利的建筑师和艺术家Toni Schade先生主持,Toni Schade先生对建筑图像的感知与表现相关课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曾任列支敦士登大学客座教授。

02.课题目标

可视化的建筑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成功的项目沟通不仅仅关乎信息,更关乎情感。我们需要创造可以用来交流思想的图像,通过其传递无形的品质,如构图、光线、氛围等,从而创造一个强大的叙事。因此,本课程更多着力于启发学生对空间的意境、氛围、情感等要素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具体的手法将想法付诸实现。经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建筑图像的理解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会学习了解到行业前沿工作方式,并学会运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且令人信服的建筑图像,从而讲述一个关于建筑、关于场地的故事。

03.内容设置
1.理论模块:包含理论讲授与一次专题讲座。理论模块主要讲授概念化的内容,包括对构图、氛围、情感等要素的深刻分析。2.实践模块:实践模块与理论模块穿插交替进行,主要教授一些技术内容。学生运用建模、渲染、后期软件对构图、氛围、情感等要素进行再现,创造空间体验。3.指导与反馈:课程遵循外教授课、中方教师指导、作业提交、次日课程进行作业反馈及教授新内容的顺序推进,保证教学效果。4.工具与手段:3D建模软件Rhino 7,渲染软件Vary 5,后期软件Photoshop2022以及支持以上软件的个人电脑。
5.
成果形式:本课程成果完全数字化,由图像感知与分析、构图练习、图像生成等一系列练习产生的图片组成。

04.教学环节
1.图像解析。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训练敏锐的观察力,提升对形式的感知能力。2.构图训练(composition excercises)。此阶段分为两个小练习:
1
)利用一组相对立的概念训练构图,并逐步叠加元素,从抽象走向具象;

习作一 作者:张思捷

2)学生在Rhino中生成简单的立方体,随后运用PS将同一个立方体置于三个不同的背景,创作出三张完全不同场地和叙事的图像。

习作二 作者:林吴霞、李骏安、王鑫淼、王雨末

3.图像生成(Main Image)。这个部分是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一个“quote”展开工作,制作情绪板;
2)其次是选择同一模型的不同角度进行构图设计,选取的模型角度与情绪版中罗列的关于空间和构图的意向密切关联;

3)再次是渲染阶段,每个学生用自己选定的建筑的角度进行渲染,需要对光的运用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同时与情绪版中关于色调和氛围的意向密切关联;

习作三 作者:任意、谭雨桐

4)最后是后期阶段,学生寻找恰当的素材,使用后期软件进行合成,最终完成一张具有创意的、有真实场景感的、精细的建筑图像(Final Image)。习作三&习作四 作者:王鑫淼

习作四 作者:孔润凯、龚星润、李骏安、张涛夕、郭逸飞、刘佳蕾、杨益宁


4.评图及展览。完成工作手册,在线大评图,并进行线下展览。

课程第一周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第二周采用线上授课模式,图为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并跟随外教进行实操。

2022艺术与媒介暑期工作营线上评图

前工院一层展厅“2022艺术与媒介暑期工作营成果展”

05.课程总结



今年的视觉建筑课程与往年相比跳过了摄影的环节,取而代之是更为抽象、更有针对性的构图训练,从教学效果看,这个调整非常有效。课程所在的两周正值南京持续高温,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丝毫没受影响,最热的一天,面对教室里30多人且人手不止一台设备在工作的状况,空调也变得乏力起来。即便是这样,大家一边挥汗如雨,一边还是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操作,实在让我感动。这也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门课的喜爱。今年的教学中,指导教师充分强调了“一个优秀的构图是图像是否具有打动人心力量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一要点,同学们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施于自己的作品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32名同学展示出的强烈的创作欲望,使得32本工作手册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尤其在图像生成阶段,大家虽然使用同一个模型,却彼此展现出独到的视角,说明同学们想要努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仔细挖掘,结果自然令人惊喜。同学们的努力不仅仅换来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对“建筑的可视化”都有了全新理解。课程虽然结束了,但这对同学们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只是经历短短两周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国际上先进的工作流,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一些同学写下心得:

张裕广


起初,我本只是抱着督促自己学习软件的想法来接触视觉建筑这门课,但现在,回顾两周的课程,我发现自己获得的并不止于此。正如Toni所说,这门课里,如何操作软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观察并进行创作的能力。两周的时间里,两位老师带着我们循序渐进,从分析到抽象构图,再到图像的具象化,每一步都让我很有成就感,每一步都让我充分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在这门课里,我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力,是通过图像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那一份激情。相信在未来长久的时间里,这份热情仍会驱使我不断前进。

龚星润


经过两周的学习,我逐渐理解了一张高质量的渲染图所具备的要素,并且学会“克制”地使用元素来传达故事、氛围、情绪。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毕韬苒


这次的工作营学习使我受益良多。一方面我的软件使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也接触到了行业中前沿工作者真实的工作方式和态度。Toni老师相当有耐心,循循善诱地传授他制作效果图多年的经验与技巧。通过课程学习的过程我也认识到,渲染图并不是设计表达的附属品,它和摄影、绘画一样,本身也具有创作性和艺术价值。工具的运用固然重要,但如何用简单的组合和构成充分表达设计的氛围与体验更加重要。

06.成果示例

这里选出的7套优秀作品均为本次课题内容的完整排版,即最终提交的成果。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优点:在构图训练阶段概念清晰、表达方式新颖有创意;在图像生成阶段视角独特,构图简洁有力、耐人寻味;渲染精细、塑造出良好的空间氛围;后期阶段用简洁的元素完成充满情感的叙事。

作品一:作者:王皓民

作品二:作者:李睿涵



作品三:作者:毕韬苒


作品四:作者:张楠


作品五:作者:龚加维


作品六:作者:吴阳晓



作品七:作者:张裕广

图文整理:张蕾

信息提供:教师综合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