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 ——形态的参数化方法
2022 Parametric Descriptions of Form
课 题: 形态的参数化方法
授课教师:Vito Bertin、彭冀
参加学生:20级17名同学
课程日期:2022年8月8日-19日
01. 课程背景
的建筑美术教学一直持续关注美术教育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以及艺术观念对设计的影响。2022 年暑期学校,顾大庆教授携美术与设计研究所再次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瑞士籍教授Vito Bertin,组织了关于“形态的参数化方法”的计算机编程联合教学。Vito教授早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后与顾大庆教授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任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
02. 课程目的
形式是过程的结果,在可见的形式背后总有不可见的秩序,通过构建简单的规则可以创建复杂的形式。本项目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参数的概念和定义,考虑参数可塑的形态、差异的渐变以及参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联。它可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对空间的逻辑推理能力,推进学生对计算几何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课程通过脚本编程的方式来讨论参数与系统之间的变化和联系,让学生在计算机程序代码和图形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拓展了学生们的图形思维观,同时还将同学们引入编程世界,熟悉编程环境,通过编程理解图形生成变化所产生的艺术美。
03. 课题设置
1. 学习基本的编程逻辑和程序结构。2. 通过数理逻辑编写基本图形生成程序。3. 通过排列组合逻辑研究图形群体。4. 通过参数调控研究图形变化可能性。5. 通过图形连续变化展示其研究过程,编排一本过程研究手册。6. 通过艺术评判筛选展示其最终成果。编排一本成果展示手册。
04. 教学环节
1. 理论授课:每天上午集中授课,讲授编程案例并与每位同学单独指导程序代码。2. 独立研究:中午学生集中习作,独立完成任务。3. 集中研讨:下午开始在线集中讨论研究成果。4. 成果展示:晚上同学课后完善研究成果,并完成当天工作手册排版任务。
05. 课堂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能遵守上课时间和上课秩序。在开始两天,同学们由于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以及对应的工作习惯,因此在进度上有些缓慢。经过几天的磨合期后,大家都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习惯编程的操作模式,保证学习进度。在教学研讨过程中,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言,通过红绿卡片进行进度反馈,和外教教授形成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良性互动。无论是在每日任务和最后提交最终研究成果上,同学们都能够按时完成。由于外教教授在设置课程时就严格控制授课规模,每次研讨都能够对同学单独详细指导交流,对学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学习经历。
06. 成果示例
作品一:
作者:朱晗捷
朱晗捷同学首先编写主干程序,随后对程序进行扩展,最后通过参数调控生成“意想不到”的图形形式,原本简单的数理计算在一次次实验中居然产生出中国传统的编织纹案效果——一次从底层计算逻辑到显性形式逻辑的奇妙历程。
作品二:
作者:梁佳乐
梁佳乐同学将同一个程序进行参数调整,形成一套富有诗意的组图,既能够很好地表达计算的一致性,又能够带来图案变化效果。图案的形式逻辑无需文字等其它语言进行转译,它本身就能诠释其内在意义。
作品三:
作者:杨姝婷
杨姝婷同学有很好的色彩和形式感,能够为这次工作坊增色。参数的变化在随机的实验中找到“垭口”,从而发现一片“新天地”。“不确定”的渐变效果以及“高级”的配色很好地强化了研究的心路历程。
作品四:
作者:叶凡
叶凡是一位色彩感觉很好的同学。“成熟的配色”能够将程序的底层参数调控自然地显现出来。生成的图形效果一点也不浮夸,有一种优雅之美。组图形成的矩阵排序产生科学秩序,但整体构图又极具艺术气质,难能可贵。
作品五:
作者:谢凯铭
谢凯铭同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对图形有一种天然的控制力。矩阵的变化能够产生如此“意料之外”的结果,但究其本源却都在计算的“情理之中”。很难想象其在研究过程中经历多大的参数跨度实验才能得到如此惊奇的结果。
作品六:
作者:马怡宁
马怡宁同学注重细节变化。单调的矩形要素只需要通过缝隙的参数调控就能产生一种折线分割效果。矩形原本是调控关注的“图”,留出的缝隙原本是“底”。现在却奇妙地在中心区域成功的反转——缝隙成为了“图”,矩形变成了“底”。
过程研究 形态的参数化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即生产者——产品模式。而是一种体系模式,即生产者——生成系统——产品。而生成系统的建立强调过程研究以及大量“低成本”的实验品。“低成本”的意义在于生成速度快,但其内含的有用信息对体系的建立极具价值。
多边形变化 作者:郭储瑞
色彩变化 作者:谢凯铭
色彩混合 作者:李诗涵
可视性变化 作者:叶凡
位置变化 作者:王奕欣
旋转变化 作者:肖缙怿
缩放变化 作者:姜东
对称性变化 作者:梁佳乐
空隙变化 作者:马怡宁
切割变化 作者:杨健敏
混合变化 作者:项琚安
混合变化 作者:温奕任
扩散变化 作者:杨洪昕
扩散变化 作者:杨正贇
网格变化 作者:杜言
图文整理:彭冀
信息提供:教师综合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