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学位) “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方向今年开始招生!

2022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位)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全新设置“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方向,自2023年度开始招生,在达到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位)复试线以上的考生中择优选拔。近年来计算机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系统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深度挖掘和认知城市空间特征规律提供了有力工具。城乡规划从学科发展到行业实践,都迫切呼唤基于学科交叉的融合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面向未来、服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有效应对城乡发展深刻转型、面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些问题是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面对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聚焦城乡建设应用前沿
城乡规划学科自孕育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城乡人居环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开放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使得规划人才需要紧扣当下人居环境出现的新现象、新技术、新趋势,不断丰富知识体系,迈向更多元的跨学科协同和更前瞻的研究应用。
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方向将致力于探索城乡规划学科前沿,融汇跨学科知识体系,适应当前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变革,在人才培育、前沿创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二、“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


方向简介

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专业方向,以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国际创新中心”为依托,从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角度展开全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1、 多学科融通的科研创新教育平台“智能规划与城市设计”专业方向以城乡规划学为主体,与建筑、计算机、信息、交通、土木、自动化等多个国家“双一流”A类学科密切协同,展开多学科交叉融通。面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需求,打造聚焦前沿技术、创新规划方法的科研创新教育平台。在城市智能分析、智能规划、智能设计、智能建设、智能管控、智能运维等应用领域,实现科研创新与实践共享。


来源:

2、 校地深度融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模式以国家和地方城乡发展的实际需求场景为目标,开展深度校地融合与协作。系统性打通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培育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科研创新引领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实践促进科研创新,培育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前沿学科视野、专业能力素养、创新科研思维、社会服务意识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来源:

3、 国际知名高校协作的领军人才培养过程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鲁汶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教授团队,以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等国际城乡规划领域权威组织开展深度合作。从理论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多个培养维度着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业务能力的领军人才。


来源:



三、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秉承“立德树人,学做融合,国际视野,聚焦前沿”的人才培养理念,聚焦新型城镇化、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与学科前沿,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技术领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使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城乡规划创新型领军人才。2、授予学位类型城市规划专业硕士(与四牌楼本部一致)。3、专业特色1)学科交叉的专业内涵:以城乡规划学为专业主核,打通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能源环境、交通运输工程等优势学科,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知识体系和内涵。(2)知行合一的能力体系:科研与实践的互为支撑,打造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专业型人才能力体系。(3)产研融合的培育模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创新研发、实践转化密切协同,形成“产学研”高度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4、基本学制安排3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与四牌楼本部校区一致)。5、培养组织方式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与无锡校区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基础,探索校地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以城乡规划学经典培养方案为基础,以智能化前沿领域为目标,制定特色化培养方案。探索以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程序开发等为培养成果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信息来源:城市规划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