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24日,全球工业化、城镇化与空间规划培训研讨班(第二期·线上)成功举办。该培训研讨班是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及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术培训研讨活动。培训班旨在围绕“全球工业化、城镇化与空间规划”这一主题,为推动城乡规划和产业园区领域的国际人才培养和知识交流做出贡献。10月10日北京时间晚7点,培训研讨活动举行了简短的线上开幕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楠和副院长李向锋教授分别致辞,培训研讨班负责人、“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后为首场培训讲座,其他各场培训讲座也随后循序开展。
系列培训讲座安排
系列学术培训讲座在内容上涵盖了中国特色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的相关规划、全球视野下特定区域的发展与规划三个板块。参会学员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等诸多话题与授课专家进行了多维的对话与交流,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的互学互鉴。
中国特色规划板块安排了三场讲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武廷海教授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以治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城市规划的起源、轴心时代的老子规划思想及秦朝实行的规划制度的介绍,指出城市规划是通过空间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的工具。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杰教授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其历史沿革,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与关键支撑。未来应重点从国土空间治理的国家战略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创新路径。“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教授及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苏州分院蒋维科院长介绍了中国当代产业园区的发展与规划。
王兴平教授从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入手,系统梳理了开发区的类型、分布与发展的历史阶段,并具体分析了中国开发区在经济、社会等多维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蒋维科院长详细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及其园区规划经历的多次动态调整的过程。面向2035年的园区未来规划探索,蒋维科院长总结提出制度、管理、传导等方面的建设启示。
巴勒斯坦安纳扎赫国立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中巴中东工业园区规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Ali Shaban Abdelhamid教授对阿拉伯地区国家城市政策的制定背景、制定成果加以说明,并重点以巴勒斯坦为例介绍国家城市政策涉及的住房、交通、自然与文化遗产、城乡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开普敦大学非洲城市中心兼职教授Geci Karuri-Sebina教授在回顾南非国家城市政策发展过程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城乡联系、城市韧性、城市安全三个主要层面出发详细解读了综合城市发展框架(IUDF),并对这一政策框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可吸取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建筑学院(EiABC)副教授,城市设计方向负责人Nebyou Yonas Gabore博士具体分析了非洲城镇化的整体进程、特点、演变过程及面临问题,随后以埃塞俄比亚为典型案例,具体介绍其城镇化进程。
全球视野下特定区域的发展与规划板块安排了两场讲座
联合国人居署国家办事处主任、中非区域刚果(金)项目负责人Claude Albert Meutchehe Ngomsi博士通过系列数据,指出中非地区目前面临的多方困境,并呼吁各级政府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营造等举措来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
老挝国立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老挝国立大学委员会委员Soukanh Chithpanya教授从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和次区域层面出发,解读了东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许多国家希望利用其战略地理优势,通过跨境城市群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与采用跨学科的规划方法三种举措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10月24日晚,第八场主题培训讲座结束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总结。本次培训研讨班负责人、王兴平教授回顾了系列学术培训研讨活动,并对各位参会者的积极参与和提问发言表示感谢,并表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将继续安排类似多角度、多方式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与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培训研讨活动为中外城市规划领域学者、学生和行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推进普及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的知识谱系,促进中外互学互鉴与交融对话具有积极作用!
信息提供:城市规划系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