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于2023年5月22日至11月26期间正式开展。本届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更新•共生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东南大学1986届校友阮昕教授。院长张彤教授、童明教授的作品受邀参展。同时,张彤教授、朱渊副教授、薜力副教授、杨志疆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李竹团队等设计作品受邀参加同期举办的相关周边展。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the 18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La Biennale di Venezia — China Pavilion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
Exhibition Venue: Arsenale Magazzino 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 / F-30122, Venice (Italy)
展览时间:2023年5月22日 至11月26日11:00-19:00(周一闭馆)
Exhibition Duration: 11:00-19:00, May 20th - November 26th, 2023(Close on Mon.)
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
5月19日下午,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导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中国国家馆展览以“更新·共生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为主题,通过近四十年来变化中的人居环境映射,讲述一个生活、建筑、城市与自然更新共生的中国故事。
应邀出席本次导览的嘉宾有,威尼斯大学校长Tiziana Lippiello,威尼斯建筑大学副校长Angelo Maggi,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Ilaria Valente,纽约大学Sheldon H. Solow建筑历史讲席教授Jean-Louis Cohen,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Sarah Whiting,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部院长Paolo Mellano,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院长张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重庆大学建筑规划学院院长杜春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等。来自世界各地建筑界、艺术界、教育界等代表出席仪式并参加活动。
参展作品|两河口:一个土家村寨的自适应与拓扑再生
Lianghekou, a Tujia Village of Self-adaptability and Topological Regeneration
张彤,阿尔多·艾莫尼诺
ZHANG Tong, Aldo AYMONINO
两河口,一个建于19世纪的土家村寨,因其典型的干欄木构建造体系,具有应对环境与功能变化的自适应与拓扑再生机制,使其在将近200年的社会变迁中得以存留并一直显现活力。作品通过村口民宅改造为西兰卡普织锦工坊,探究这一机制在当今城乡激变中的有效路径。
张彤院长参展作品现场照片
参展作品 “两河口:一个土家村寨的自适应与拓扑再生”
参展作品模型照片
参展作品模型照片
张彤院长与威尼斯建筑大学副校长Angelo Maggi交流参展作品
张彤院长向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前校长林忠钦院士介绍参展作品
中国国家馆开幕现场,参展团队部分成员与策展人阮昕教授及赵东敏教授合影
参展作品|昌里园——“以园为界”
Changli Garden: A Garden as Boundary
童明,任广,郭鸿衢
TONG Ming, REN Guang, GUO Hong-qu
昌里园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社区围墙为设计对象,采用江南园林“因借体宜、随类赋彩”的设计策略,将各方面的不同因素融合成为一道风景,使围墙从分隔性的边缘地带转变为社区的生活容器与交往中心。
童明教授参展作品现场照片
参展作品 昌里园——“以园为界”
参展作品照片
参展作品照片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论坛
更新:一个共生的叙事
Curator’s Forum
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
the 18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La Biennale di Venezia — China Pavilion
中国国家馆主题论坛 “更新:一个共生的叙事”
5月20日,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论坛,在威尼斯建筑大学Manfredo Tafuri纪念讲堂进行。院长张彤教授首先以“自适应与拓扑再生”为题,介绍了在鄂西两河口村的更新改造设计。张彤教授通过报告指出,干欄木构作为一种与亚洲照叶林带温湿气候、稻作经济、席居生活相适配的建造文化系统,高度的模式化和装配化,使其得以超越时空的需求和条件,显现出可变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并在时间进程和时代更替中,体现出一种自适应、拓扑性的活态更新机制。
张彤院长在中国国家馆主题论坛做报告
讨论环节,哈佛设计学院(GSD)院长Sarah Whiting和威尼斯建筑大学教授Renato Rizzi对建筑更新叙事中的时间概念展开了讨论。Sarah教授指出了时间的两种类型,一是渐进发展的线性时间经验,另一种是以具体事件、记忆为载体的节点式时间体验。Rizzi教授则指出,时间是我们理解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认知基础。在讨论中,张彤教授指出了东西方建造文化中对待时间的认知差异,西方的砖石建造体现了建筑对时间作用的抵抗,相反,东方木构建造的灵活与自适则体现了容纳时间的营造智慧。
主题论坛的现场讨论
TSE |欧洲文化中心2023 “时间-空间-存在 ” 建筑双年展
TSE | Venice 2023 Architecture Biennial “TIME-SPACE-EXISTENCE”, by the European Cultural Center – Italy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本博宫、莫拉宫、马里纳萨花园
Exhibition Venue: Palazzo Bembo, Palazzo Mora and the Marinaressa Gardens, Venice (Italy)
展览时间:2023年5月20日 至11月26日10:00-18:00(周二闭馆)
Exhibition Duration: 10:00-18:00, May 20th - November 26th, 2023(Close on Tue.)
TSE展览现场
参展作品|云窟
Cave of Cloud
张彤,闵天怡,曹云琥,邹立君,季云竹,杨宸
ZHANG Tong, MIN Tian-yi, CAO Yun-hu, ZOU Li-jun, JI Yun-zhu, YANG Chen
2019年,院长张彤教授参加苏州园林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于网师园“云窟”庭院设计一个文化装置。2023年,作品“云窟”受邀参加于威尼斯举办的欧洲文化中心“时间-空间-存在”建筑双年展。
由月洞门看“云窟”
“云窟”夜景
展览现场照片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网师园初名“渔隐园”,寄托了园主于市嚣之间寻退隐的精神境界,此时的“网”呈现了“渔隐”的生活方式;园林东隅边院名“云窟”,门前筑一处洞窟山石,山石为深山云起之根,象征着恬淡而固着的心境。
“云窟”模型照片
当代人生活在网络编织起来的世界里,此时的“网”代表着一种无处不在而又无所适从的生活;“云”则是数据和信息的集聚,是“网”的复杂集成。
“云窟”模型照片
作品提取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典型视觉母题——“冰裂纹”,借助智能算法和数字生成,将二维的传统图案衍化为三维的立体构成,进而在网师园东隅“云窟”边院的尽端,与山石花木为伍,用透明材质构筑起一处“轻云窟”,作为原有茶室的延展,在这个失去重量、尽显碎裂的世界里,营造一处撷云之根、归隐内心的固着场所。
展览现场照片
张彤院长与威尼斯建筑大学教授Aldo Aymonino夫妇交流参展作品
TSE展览开幕现场,参展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独立展 深·绿
DEEP GREEN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圣彼得罗迪卡斯特罗岛奥利沃洛画廊
Exhibition Venue: Olivolo Gallery, San Pietro Di Castello 65/A, Venice (Italy)
展览时间:2023年5月20日 至11月26日15:00-19:00(周一闭馆)
Exhibition Duration: 15:00-19:00, May 20th - November 26th, 2023(Close on Mon.)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期间,筑格传媒ArchiDogs联合建筑师马清运,聚焦中国乡村实践,策划组织独立展“深·绿DEEP GREEN”。朱渊工作室&薛力工作室、杨志疆设计团队、李竹设计团队受邀参展,通过解读以实践的方式所探索的乡村之绿,重新审视“绿”在中国城乡发展中的定位。
朱渊副院长、杨志疆副教授一行“深·绿DEEP GREEN”现场合影
朱渊副院长与主策展人马清运、策展顾问罗杰威进行现场交流
参展作品|光的介入+马头村民居
Light Intervention + Matou Village Residence
朱渊工作室&薛力工作室
Zhu Yuan Studio & Xue Li Studio
中国徽派民居由于高大的马头墙、玲珑的天井、窄小的开窗,室内的光线昏暗。设计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光的介入改善民居室内的采光环境,光的形式包括天井之光、立面之光、明瓦之光、天光、采光筒。同时,设计也兼顾空间优化与贯通、传统技艺延续两方面的更新,增强室内的采光性能与空间感知效果,营造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通透明亮的空间场所。
展览现场照片
展览现场照片
展览现场照片
参展作品|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Tangshan Quarry Bookstore of Librairie Avant-grade
杨志疆设计团队
Yang Zhijiang design team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位于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内,这里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坑龙泉采石场,经过整体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现已重生为南京郊区集观览体验与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开放性主题公园。先锋书店是南京乃至全国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如何在结合场地特色、尊重遗址风貌的前提下,在新旧之间创造和谐交融的共生状态和具有商业适应性的文化体验空间,是该项目创作的动力和挑战。本案的场地位于公园内一座靠山而建且废弃多年的20米高双筒砖窑旁。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在提取废弃窑双筒原型的基础上,把竖向的垂直形态转化为水平形态,将筒转化为拱。同时对场地进行开挖和修补,将建筑、景观和原有山体进行彼此融合。原有砖窑呈现出的“废墟”美感,我们在设计中试图用“红砖+混凝土”的组合加以强化。在室内设计中弱化书籍的物质性和装饰性,而强调其真实性和主体性。同时,双层外墙的设计不仅有利于节能,还可将设备管道藏于墙内,从而保留了室内的拱顶形态以及红砖墙面的完整性。
参展作品照片
参展作品照片
展览现场照片
参展作品|竹的旅程
The Journey of Bamboo
李竹,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Li Zhu, Southeast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TA Studio
参展作品“竹的旅程”
作品一“公共厕所”: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提升,人们逐渐对公共厕所这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场所有了更高的需求。项目通过坐席、坐廊、平台创造出供人停留、休息的空间,以便使用者观察、感受场地中的林木与溪流。在建材的选用上,主要以胶合竹材、清水混凝土板、镜面不锈钢三种材料为主,依靠材料自身的质感形成天然的表现力,实现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隐和露、藏与观的平衡。
参展作品照片
作品二“矿坑游客中心”:基于“庇护”的理念,空间的顶为七座大小不一的胶合竹伞构筑物,为游客的活动提供挡风遮雨场所的同时又与环境充分融合。胶合竹伞主要由伞冠、伞茎、基座三部分组成,直径从7米到19米不等,高度上错落有致,覆盖在人群活动区域的上方,相互交错重叠,仿佛大自然中的一丛菌冠。原本一览无余的矿坑被营造出了一种野趣而丰富的空间序列,游客在尺度上模拟了昆虫的视角,重新唤起了对自然的敬畏。
展览现场照片
参展作品照片
作品三“乡村公共空间复兴”:项目将原有村委三层办公楼进行改扩建,形成乡村旅舍的客房,围合出的内院保留了原场所记忆,成为村民和游客日常活动的乡村小广场。胶合竹材与钢构件的组合运用,实现了小尺寸结构杆件在乡村建设条件下的安装可实施性,并利用小尺寸结构构件形成室内大空间以供村民和游客使用。设计探索了在中国城市近郊乡村中既实现了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又不抹杀乡村的文化特征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
参展作品照片
参展作品照片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承办单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策展人:阮昕
执行策展人:张海翱
展陈设计:阮昕、奥默默工作室
策展团队:孙昊德、黄华青、徐航、杜骞、饶富杰、吴洪德、汪单、汪灏、李迪
TSE |欧洲文化中心2023 “时间-空间-存在” 建筑双年展
主办单位:欧洲文化中心-全球(the European Cultural Center – Worldwide)
承办单位: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the European Cultural Center – Italy)
策展人:rachele de Stefano, Sara Danieli, Lucia Pedrana
执行策展人:Benedetta Bianchi, Elisa Dallanoce, Hadi El Hage, Bérénice Freytag, Ilaria Marcatelli, Vittoria Mastrolilli, Martina Rodella, Lucia Trevisan, Suzanne van der Borg, Elena Volpato
独立展 深·绿DEEP GREEN
主策展人:马清运(大马设计)
联合策展人:筑格传媒
策展顾问:罗杰威
策展团队:陈坚、栗茜、陈律名、吴玉萍
协办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赞助单位:河东科技、马达思班、迈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