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传承 活化出新 | “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四校联合毕设公开答辩 暨毕业设计答辩展系列活动

2023615日,“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四校联合毕业设计答辩在南京金陵STYLE如期举行,参与联合设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四校师生,与特邀答辩嘉宾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委会秘书长查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昌勇,以及答辩活动的支持单位南京旅游有限公司的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敏先生等,共聚古城金陵,对立体城市与城市更新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参与师生团队与答辩评委


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联合毕业设计,起始于2020年,由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前后共有6所院校参与,分别是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深圳大学。继2020年“无界张园——以城市公共事件为驱动力的城市中心历史地段更新设计”、2021年“重庆朝天门地区滨水地段更新设计”、2022年“北京亦庄轨道微中心一体化概念方案与设计”后,本次2023年联合毕设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题,主题为“哈尔滨市博物馆周边区域‘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更新探索与研究”。

选题背景

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研究与设计范围以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为中心,由花园街、邮政街、吉林街和海关街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20公顷。该区域是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核心地带,场地内具有多栋保护建筑,体现着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建城开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时代印记。设计目标旨在通过“地上”与“地下”一体化的策划与设计,探索在全新时代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相关命题。

设计研究范围


课程目标

本课程希望以创新性视角来讨论城市中心历史地段的更新与开发,以技术支持和产业策划作为基础条件,探索城市高强度开发条件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创新性整合。


推进方式

联合毕设由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四个平行毕业设计课程共同组成,课程采用团队协作型设计模式,历经一个学期,完成了联合开题、系列讲座、实地调研、大组交流、联合中检、毕业答辩等节点,从四个各具特色的视角对红博地区的未来展开畅想。



答辩评委

查 君|华建集团规划专业副总建筑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空间规划院院长 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委会秘书长

陈昌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薛名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副院长

王祯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党委副书记

李翔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建筑党支部书记,建筑所副所长

朱 渊| 副教授 副院长

殷 铭| 副教授 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

扈龑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系主任助理

慕竞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答辩开幕

设计答辩初始,副院长朱渊,代表欢迎全体师生和评委来到紫金山下、玄武湖畔的古城南京金陵STYLE,期待大家在答辩中出色地呈现一学期的设计成果。同时也感谢南京旅游有限公司为系列活动提供的大力支持,预祝答辩会圆满成功,大家收获满满。

副院长朱渊副教授主持

随后,薛名辉教授首先回顾了四校联合毕设的过去四年的历史,设计场地从上海张园到重庆,到第三年北京亦庄,再到今年的哈尔滨,一直在关注高密度城市的立体发展。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是整个行业转型的一个方向。其中涉及科技、城市更新、TOD等前沿问题。从联合设计初步的展出来看,趋势越来越好,条件也越来越棒,非常有信心“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四校联合毕业设计会越办越好,希望各位同学在答辩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薛名辉教授致辞


最后,张敏先生表示,非常开心同学们能够走出校园,在金陵style的公共空间中展示五年最重要的成果,通过专家老师的点评和社会的反馈,检验五年学习所得,这是学生时代难得的机会。这也反映了四所学校老师包容并蓄、开创性的教学实践。希望未来在金陵style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来展示对城市的畅想。同学们是学校的财富,也是城市的财富,希望金陵style、希望南京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回忆,预祝四校联合设计答辩取得圆满成功。


南京旅游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敏致辞



答辩现场

答辩会中,四校同学对所作的哈尔滨市博物馆周边区域“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更新探索和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和展示。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名称:S,M,L,XL

关键词:角色扮演、城市微更新、文化延续、空间激活

团队成员:周宇恒、朱聪哲、谢西要、徐鑫泽、张子奇、张雨竹、冯震、罗一南、李宇轩、王品、谢洲扬、杨洺、王宇骁、伊尔夏提、邱浩育、石泽明

指导老师:薛名辉、刘蕾

哈尔滨工业大学答辩现场

借鉴雷姆•库哈斯的理论体系,从SMLXL四个不同的城市尺度,对哈尔滨市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研究。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人群分析模拟,举办虚拟听证会,将城市问题聚焦在城市交通、产业业态和城市历史文化三个维度;进而构建三维度、四层级的城市设计框架;针对性形成了12个不同的城市更新策略与方向。以创意产业为核心,采用置入-联结-提升策略,梳理地下交通系统,增设公共空间以联结不同城市职能,并通过局部改造提升空间体验;目标在于实现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有机复合。
东南大学

作品名称:立体城市·暖链引擎

关键词:保护优先,系统重构,暖链引擎,有机更新

团队成员:邓立瑞、康珑飞、洪蔚、李樊一、郑浩天、赵峻柯、程姜雯

指导老师:朱渊、殷铭

东南大学答辩现场

在“增量开发”向“存量提升”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这一阶段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重要话题。轨道交通发展介入下的城市发展,体现了一种修补与提升结合下的更新模式与潜力。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周边地区,有大量的保护建筑,地下空间发达,随着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发展,该地区的更新优化提升迫在眉睫。本次城市设计以“立体城市·暖链引擎”为主题,提出“保护优先,系统重构,暖链引擎,有机更新”的总体策略,实现暖经济、暖人心、暖环境的目标,探索不同维度的“暖链”模式,实现“打造远东极具特色的立体城市、中俄文化交融的历史街区”的愿景。设计以遗产激活、业态活化、交通复合、空间连接、环境优化五个分部策略加以落实。同时,设计后期关注于重点地段的深化,以业态重组、绿色更新、低效复兴、社区融合、遗产活化、功能复合、地下复兴为七个小的主题完成场地中七个重点地段的设计。整体来看,设计从不同维度,以立体思维建立立体系统,打通暖链网络,建构立体城市。


同济大学


作品名称:冰城超链接(Ice-hyperlink

关键词:智联中俄,共商共建,全季活力,基建赋能

团队成员:郑凌云、喻雪婧、郑雨欣、谭金樱、曹睿、王文静、徐啸晨、李欣浩、史清源、孙弋涵、王易、何亮捷、陶劲文、许玉洁

指导老师:谢振宇、王桢栋、扈龑喆

同济大学答辩现场


今天的哈尔滨中心城区由于发展动力不足面临人口流失、产业落后等诸多城市问题。为打破这种窘境,重新挖掘博物馆片区现存的交通、商贸、文旅、教育潜力;本次设计依托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形势大背景,提出“智联中俄、共商共建、全季活力”的发展定位,通过智慧基建赋能打造中俄综合文旅商贸城。首先在前期研究部分,从上位规划、战略研判、目标人群、服务能级、可行性分析方面展开全面思考指导后续设计;之后抓住核心矛盾,在公交导向、基础设施、文化服务、产业升级四个介入视角下,进行以智慧基建为引擎的城市更新,最终打造出集立体换乘枢纽、智慧集成中枢、冰城文化绿谷、商贸博览集群为一体的“冰城超链接”,不仅在远端链接中俄跨境贸易,也为哈尔滨未来的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北京工业大学


作品名称:汇径叠园——红博广场片区POD城市更新设计

关键词:PODPedestrian & 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微循环、超级街区

指导教师:李翔宇、胡慧琴、陈硕、马童

小组成员:李诚、曹逸聪、郭东远、胡婧璇、林子羿、刘星雨、王可、张天璐

北京工业大学答辩现场

哈尔滨临哈尔滨站(原中东铁路)建城,作为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既是对外开放的中心城市,同时国内物流、人流交互的核心枢纽。场地位于哈尔滨红博广场片区,紧邻人、货转运枢纽哈尔滨站,保护建筑极多,是曾经的城市商业主核心区。为重新激活城市脉搏,提升城市活力,设计以POD为理念,促进城市公园、公共绿色空间与城市服务相结合,打造高密度城市中的绿色健康城市中心。功能层面上促进文化属性、绿色公共属性、商业属性相结合,使用层面上模糊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的分隔,创造全年行人户内外步行友好的新体验。地上通过微循环疏解车行交通,提升人行活力,地下通过复合立交,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以绿色开放、超级街区、立体复合、文化串联为手法,期望于打造一个步行与公共空间为导向的哈尔滨宜人宜居新城市中心。



答辩总结

此次答辩会中,师生讨论充分热烈,同学们表现精彩,老师们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答辩会的最后,各位老师向同学们表达了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委会秘书长查军先生表示,四年来,四校联合毕业设计主题都是在关注复杂、复合、立体这样全国热点的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也已经开始考虑项目的机制甚至是管理和运营,具备着越来越深的思想深度。即便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我们在这些热点方向上仍然有可以展望未来的空间。希望大家要保持信心,未来可期。



华南理工大学陈昌勇教授表示,同学们在同一个地块从四个不同切入点的设计体现了同学的理想、责任和专业素质。随着建筑行业回归到正常的节奏,同学们或许更有机会实现理想,更能追求人对建筑的理解。同学们更年轻、更有趣也更有未来、更能实现个人的表达。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王桢栋教授表示,毕业设计是个很重要的节点。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回顾过去五年所学,另一方面也是思考未来自己可以在社会上做哪些事情的机会。希望未来同学们继续坚持理想。王教授最后寄语同学们:为心中的乌托邦,建理想的房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薛名辉教授表示,毕设带给同学们对专业和匠心的思考很重要。在立体、复杂的问题下所形成的思考能力会使同学们受益终身,期待同学们有更好的前景和未来。




北京工业大学李翔宇教授表示,此次四校联合毕业设计答辩会各校老师同学们可以线下交流,是至今最成功的一次。李教授还表达了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从开题到最终答辩为参与师生提供的平台和方便,并提议将过去四年毕业设计答辩作品整理、出版作品集。




朱渊院长最后总结,在这个从建筑学科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时代,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设计中正在积极思考更多的社会问题。我们应逐渐感知建筑学科的更多触角,让人类与城市和社会有更多相互交融的关系,以立体城市、立体思维、立体系统的意识,不断架构更加立体、复合的未来。至此,本次联合毕设答辩圆满结束,四所学校用多维切入的立体系统,对“立体城市”碰撞“历史街区”进行了设计尝试,用高密度的城市开发与功能复合手段,使历史街区在城市中焕发新的升级,用设计创意的“火花”,带动城市活力的“新生”。期待明年,共构立体城市,共建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