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 | 城市更新调研工作坊(同心城市更新教育基金项目)

202392日至2023915日期间,“同心城市更新教育基金”资助的城市更新调研工作坊活动成功举办。同心基金由12位东大建筑学院校友共同发起,旨在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时代,专项推动城市更新领域的人才培养,调研工作坊是其中的项目之一。92日,建筑学院举行了首次工作坊的启动仪式,张豪裕副书记、鲍莉副院长、城市规划系殷铭副系主任、同心基金代表暨88级校友马莹、杨红伟参加了启动会。

工作坊回顾

工作坊作为暑期学校认知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是城市更新项目的认知,通过项目加深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更新项目运作的各环节,了解政策、金融、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城市更新实践的影响,理解项目背后的经济逻辑和社会逻辑,以及规划设计学科在城市更新中的贡献和价值。工作坊第一阶段,15名建筑学专业同学和10名城市规划专业同学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广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城市更新项目实地调研。同心基金会和同创集团精心组织了项目参观和讲座等活动。工作坊师生参观了海珠同创汇、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永庆坊、原创元素创意园源计划事务所、万科天河创想公社、羊城同创汇天河园区、万科棠下八社、海心沙英迪格酒店、珠实同创环东广场、南方同创汇等10个代表性的城市更新类项目,并与项目设计方和运营方就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环节中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此期间,德空建筑设计公司创始人暨88级校友刘一玮、同创集团总建筑师暨88级校友吴铮、同创集团董事长暨88级校友杜晶、竖梁社初级合伙人钟展宁、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骆建云院长、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七所黄辉辉总工程师、燕语堂设计总监潘健泉等给工作坊师生做了一系列学术讲座。

98日下午,工作坊师生在南方同创汇进行了调研成果中期汇报,杜晶、刘一玮、吴铮、建筑系主任朱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暨88级校友杜宏武、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00级校友沈毅佳,竖梁社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宋刚、源计划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何健翔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嘉宾们对各组汇报成果体现出来的观察和思考表示赞赏,同时就如何更加聚焦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了建议。

第二阶段,师生返回学校继续讨论和完善调研报告,并于915日下午在建筑学院进行了工作坊终期成果汇报。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鲍莉副院长、张豪裕副书记、建筑系蔡凯臻副系主任,和刘一玮、马莹、吴铮、同创集团94级校友方怡听取了各组汇报并分别进行了点评。答辩老师和嘉宾们肯定了首次工作坊的成果,并对工作坊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工作坊成果

调研报告一:更新中的城市记忆

不同于拆除重建,有机更新的城市更新模式往往在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同时,守护着城市中的历史痕迹。调研报告尝试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先提出“城市记忆”的概念,并阐述了城市记忆在两类不同的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体现;然后从现场调研的直观感知出发,讨论对于几个更新项目中的城市记忆的印象与感受,深切认识到不同更新项目具有的城市记忆也有很大差异;继而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不同项目的城市记忆具有差异的原因;最后从设计策略的角度分析这些更新项目保留和延续记忆的具体做法。


调研报告二:区位因素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策略分析

调研报告从区位因素视角出发对本次广州城市更新调研开展分析研究。首先从硬区位因素和软区位因素中选取六个影响力较强的区位因素,逐个解析十个城市更新项目。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将这些区位因素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区位因素驱动、生活区位因素推动、文化区位因素主导。针对三种类型,分别利用二象限矩阵、比较等方法选取海珠同创汇、棠下八社、永庆坊等作为典型项目展开深入分析。调研发现,在城市更新中,硬区位因素的变动较为困难,因此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软区位因素的优化和改善上。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硬区位和软区位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调研报告提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估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建立综合性的城市更新目标。


调研报告三:社会可持续性视角下看广州城市更新

永庆坊及海珠同创汇城市更新改造案例在过程中出现的绅士化与多元包容的两种社会现象,这是社会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调研报告对广州城市更新中的两种社会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相关概念与背景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调研报告对比永庆坊与海珠同创汇在更新改造中出现现象,分析得出四个方面的特征差异及绅士化与多元包容结合模式表现出的适应市场的优势。最终调研报告以“社会可持续性”的角度对两种现象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指出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但造成了一定问题,多元包容模式对于广州城市发展是一种更佳的过渡模式,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调研报告四:城市更新中的业态功能结构转型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被普遍认为是盘活我国城市存量土地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是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新的过程,也是产业更新迭代,注入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调研报告以广州的城市更新为背景,回顾了广州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业态功能模式的更新,总结出了“业态升级”与“业态置换”的更新形式。并结合广州城市更新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影响业态更新形式的三种影响因素,分别是业态活力与潜力因素;产权与利益主体因素;历史文化价值与历史文化消费因素。还发现业态更新是具有弹性的动态迭代过程。最后总结出了广州城市更新中业态功能结构转型的四种模式,并对未来广州业态更新提出新的展望。


调研报告五: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城市更新公共性升级

调研报告从现象出发,分析并研究了在调研观察中发现的广州市更新类项目整体从封闭变向开放的特点,以“公共”体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公共性及公共性升级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新一步高质量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城市更新公共性升级”的提出,让城市公共空间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如今有着复杂的利益主体结构的城市更新背景中,对于各种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的分析是保障城市更新顺利进行的关键。调研报告结合广州多项城市更新具体实例,讨论了多方参与下公共性如何被重视以及公共性是如何影响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在方法论层面,调研报告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中的公共性升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种利益主体的观点,包括政府管理方、开发建设方、社会参与方和专业群体方,以确保城市更新过程既充分考虑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居民权益和城市公共利益。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未来视角,强调了公共性的适度性和持久性,以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有机更新,说明城市更新公共性升级不仅仅是一项物质改造,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再生和共同建构的过程。

学生心得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次暑期学校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与众不同的、走向实践的实地调研,让我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了实际中一个建筑除了设计的其它部分,开拓了我作为一名建筑学生的视野和专业范畴,这样的影响会一直伴随着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并且告诉我关注专业相邻的其它范畴。经过这次调研,我知道了建筑师既是建筑全周期中的很小一环,又是要思考建筑整个周期的全局工作者。——赵满星(建筑系2021级)
一个星期的广州之旅,十个项目的切身实地感受。自上大学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前三年的学习只停留在南京这一个城市之中,这次的广州之行让我们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屏幕上精美的渲染图和已做好的详实的案例介绍,跟随着老师们去到案例中去听,去看,去触摸。广州是一个奇妙的城市,它有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摩天大楼,也有充满烟火气的街巷旧村。坐着大巴车看着窗外的景色,尤其是夜景,会发现街巷中小贩挂着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牌与大道旁静静伫立着的大楼上反着光的玻璃幕墙无缝衔接,好像处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令人难忘的不只是广州这座城市,更是共同度过了七天六夜的老师与同学,我们一起迎着烈日,冒着大雨,一起创造了美好的回忆。——李玉璇(城市规划系2020级)

指导教师:王正、易鑫

带队助教:张钰山

参加学生:何依霓、郭雅萱、王嘉慧、刘鹏庭、梁敬睿、张少欢、铁若婕、赵满星、陶益兴、郭雨诺、陈樱蕾、刘晓斐、王萌、王志奇、常青、王宇鑫、杨天祺、李玉璇、刘雯琪、郑琳、袁孜妍、刘雨桐、苏义涛、陈诗宇、周佳轩

中期答辩嘉宾:朱雷、杜晶、刘一玮、杜宏武、沈毅佳、宋刚、何健翔、吴铮终期答辩嘉宾:鲍莉、张豪裕、蔡凯臻、刘一玮、马莹、吴铮、方怡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