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届建筑领域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以下简称:基金委工材学部)作为指导单位,由主办单位,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协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院长张彤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基金委工材学部王岐东常务副主任、基金委工程科学四处纪军处长、卿龙邦流动项目主任,东南大学吴刚常务副校长,刘加平院士、王建国院士、常青院士、吴志强院士、庄惟敏院士、段进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俭教授、张杰教授、张鹏举教授、孙一民教授、张伶伶教授、韩冬青教授、张利教授以及建筑学、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等方向逾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合照
11月4日上午的第一阶段,由张彤教授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张彤教授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东南大学吴刚常务副校长、基金委工材学部王岐东常务副主任及大会主席王建国院士分别向大会致辞。这次建筑领域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汇聚了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在建筑类学科发展当下重要节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致辞中也提出新时期建筑领域基金资助研究的转型和基金委的期许,阐述了本次会议要重点商议的若干议题。
东南大学吴刚常务副校长致辞
基金委工材学部王岐东常务副主任致辞
大会主席王建国院士致辞
接着,基金委工程科学四处纪军处长做了“基金委建筑学科发展报告”。他的报告汇总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改革内容,介绍了2023年基金申请情况,并对本次研讨会的目的进行了阐述:针对建筑领域学科前沿、原创性、需求和交叉情况做研判,并分建筑学、规划和风景园林、建筑物理三个组讨论学科未来发展和基金项目布局。
基金委工程科学四处纪军处长报告
上午第二阶段的院士报告,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张伶伶主持。
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张伶伶主持院士报告
刘加平院士、王建国院士、常青院士、庄惟敏院士、段进院士分别对各个学科当前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刘加平院士的报告题为《建筑学研究若干体会》,他对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建筑学科多年来的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做了分析与研判,并提出目前面向社会发展的学科研究方向、建筑学学科研究队伍培养等问题。针对新时期国家需要建筑类学科研究解决的问题,刘加平院士提出要从“所有建筑遵从的共性原则”、“按功能和性质划分后的建筑一般性原理”、“每类建筑在不同地域的特殊性约束条件下的具体设计理论和方法”三个层级开展研究。
刘加平院士报告
王建国院士的报告题为《中国建筑类学科发展概貌》,他介绍了中国建筑领域发展的五大趋势,并对中国国内建筑学领域科研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分别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等方向的学科高地、学科热点、学科洼地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等做了详细分析和综合研判。王院士认为,未来需要从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环境,人居环境的历史营建智慧,数据科学、信息技术与智慧人居三个方面共铸建筑学科的内核式理论体系与交叉研究前沿,构建城乡和人居的人类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后,王建国院士针对“双碳建筑”、“数字技术”、“历史文化保护”三个发展关键动向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王建国院士报告
常青院士以《历史文化街区再生模式新探——以上海石库门里弄为例》为题介绍了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和遗产保护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他首先辨析了保护和再生的内涵、特征和新动向。其次以石库门里弄为实例,提出“文物保护模式”“田子坊模式”、“建业里模式”、“新天地模式”、“张园模式”五种石库门更新模式。基于以上案例,他提出要把保护的类型和质量放在规模和数量扩大之上,既要守住保护的法律底线,又要以传承和再生作为出发点进行城市更新。
常青院士报告
庄惟敏院士介绍了2023基金委工材学部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庄院士介绍了“建筑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耦合减碳原理”、“建筑全寿命周期智能协同减碳设计理论与方法”、“低碳导向的健康舒适室内环境控制理论与方法”、“高密度城市环境碳中和建筑技术原型构建”、“极端气候和典型环境碳中和建筑技术新范式”5个课题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希望此项目能够为建筑行业未来30年的发展路径给出战略性科学判断和引领,为建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沿和基础性的科学支撑。
庄惟敏院士报告
段进院士的报告题为《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与基础研究思考》,他首先阐明在城乡规划领域基础研究对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和空间性的四大特征。段进院士通过举例详细阐述了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应尊重和顺应空间发展规律,即空间发展理论,应考虑空间发展的科学性、建成环境的人文性和真实世界的差异性三个维度。最后,他提出当下的城乡规划学学科基础研究的四点思考:发现新规律、拥抱新方法、探索新领域、建立新体系。
段进院士报告
11月4日下午的分论坛根据建筑领域在自然科学基金下设的三个代码设置。E0801建筑学分论坛议题为《建筑学未来战略发展与基金布局》,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利教授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韩冬青教授,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李翔宁院长,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孙澄院长先后作特邀报告。韩冬青教授的报告为《联结基础与应用的建筑学科学研究——以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议题为例》。他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不同科学研究类型的解析与分析,从而提出建筑学是集合了三类学科属性且“实践性强、知识覆盖广、社会关联密”的学科。他进一步介绍了如何从国家战略到基础科学研究思考建筑学的层级与维度,并提出了六个建议关注的议题。随后,基于建筑学本体提出关于“多尺度场地与环境”、“全寿命周期功能与空间”、“低碳智能的材料与建造、能源与运维”的重新认知,介绍了难点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科学路径。
韩冬青教授报告
李翔宁教授的报告为《建筑学历史与理论研究路径初探》,报告中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自主性”、“体系性”、“科学性”三大特征。他基于E0801方向近年高频关键词与方向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讲解。报告还从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三个角度介绍了建筑历史与理论之于建筑学的关系,将建筑历史与理论之于建筑学的引领作用与科学哲学之于科学的作用进行相类比。之后,报告根据建筑历史研究的不同维度、当代中国建筑理论梳理、当代中国建筑学理论在世界理论体系中的贡献等角度展开了介绍。最后,报告点出了中国建筑理论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差距与痛点、现实与挑战,并给出了“从科学与技术哲学、到方法体系、到研究工具集的方法论层次示例”作为参考谱系。
李翔宁教授报告
孙澄教授的报告为《计算性设计语境下的建筑学科创新发展》,他基于国家关于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梳理了建筑行业目前的战略背景。围绕“节能减排”、“健康中国”、“数字赋能”三个方面,孙澄教授从前沿建筑与技术融合的研究实例中介绍了相关技术研究与综合策略。最后,以““双碳”目标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战略要求”、“人类健康与福祉是新时代人居环境营造的重要关切”、“智能技术为建筑设计方法技术革新提供新机遇”等出发,提出了六个关键科学问题。
孙澄教授报告
随后的圆桌讨论由天津大学孔宇航教授主持,论坛就建筑学科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建筑学科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方向与布局、建筑学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三大议题展开了讨论。
圆桌论坛
E0802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分论坛议题为“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未来战略发展与基金布局”,由华中科技大学黄亚平院长主持。同济大学张尚武教授,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杨俊宴,重庆大学杜春兰院长先后作特邀报告。张尚武教授围绕《新时期城乡规划领域重要研究议题思考》的主题,主要从中国的乡村问题与城乡融合发展、可持续城市更新与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空间治理、城乡全生命周期的规划治理能力、数字化技术与城乡规划范式转型等五个议题,探讨了中国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内容。
张尚武教授报告
杨俊宴教授的报告为《城乡规划学科的学科地貌图初探》,通过对近十年来城乡规划学科核心中英文期刊论文、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结果的数字化解析,刻画学科发展地貌特征,总结归纳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高地、热点、前沿、洼地等。强调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全面拥抱自然科学,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
杨俊宴教授报告
杜春兰教授的报告题为《复杂环境下风景园林理论创新与探索》,她从全球地理空间格局出发,提出了西南山地复杂空间在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主要包括:地域性文化景观保护、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矛盾、移民归属感缺失、高密度山地城市绿地资源短缺等,并建构山地城乡韧性规划理论体系加以应对。通过重庆鹅岭公园、重庆人民公园、四川罗家坝巴人遗址等实践案例,探讨了山地城市韧性规划的科学性问题、在地性问题。
杜春兰教授报告
随后的圆桌论坛由重庆大学杜春兰院长和华中科技大学黄亚平院长共同主持。论坛就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科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科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方向与布局、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三大议题展开了讨论。
圆桌论坛
E0803建筑物理分论坛议题为“建筑物理未来战略发展与基金布局”,由沈阳建筑大学冯国会教授主持。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怡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林波荣,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孟庆林教授先后作特邀报告。王怡教授围绕《工业建筑环境质量研究探索与展望》的主题,从科学层面及工程层面的难题出发,提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工业建筑空气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王怡教授报告
林波荣教授以《建筑物理学科发展思考》为题分享了学科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介绍了学科近五年重点项目指南变化,强调了建筑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热点。他还提出了“低碳化”、“人因化”、“智能化”三个重要的创新方向,总结了积极探索拓展和传承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林波荣教授报告
孟庆林教授的报告为《保温与遮阳性能独立调节问题》,他从系统设计、辐射膜选型、设计案例及隐含的科学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可调节辐射膜遮阳方案的节能效果,总结了室内增设可调节透明辐射膜最大可取得近30%的节能效果及未来需要解决的理论障碍。
孟庆林教授报告
随后的圆桌论坛由国家杰青张寅平教授主持。论坛就“建筑物理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建筑物理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方向与布局”、“建筑物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三大议题展开了讨论。各位专家认为建筑物理研究经常涉及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学科交叉不是简单的将其他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拿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而是应该在两个方向均有突破。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就当前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大会在基金委工材学部的指导下圆满结束。本次大会聚集了建筑领域众多的专家学者,共同为建筑类学科科研发展出谋划策,讨论了如何强化我国建筑领域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布局。本次会议着重商议了如何应对当前国家社会的需求与变化,大科学时代中建筑学的未来走势,建筑类学科当下的新科学问题、与自然科学的相关性等议题。本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类学科的转型发展、提质升级,助力建筑类学科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建设。基金委将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精心布局,为建筑领域的发展谋好规划,绘好蓝图。文字:唐芃,杨俊宴摄影:王笑、钟旻、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