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1118-19日,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承办。研讨会以“一带一路”为特色议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国别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案例研讨,举办全体大会2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团体标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发布会1场,并设主题论坛7场,共80余场学术报告和16个墙报展示。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埃及、南非、老挝、埃塞俄比亚、泰国、尼日利亚、叙利亚、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尼泊尔古尔巴科特市市政府、加拿大女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尼日利亚卡诺巴耶罗大学、开罗大学、叙利亚蒂什林大学、巴勒斯坦安纳扎赫国立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巴基斯坦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等 “一带一路”沿线政界、学界、业界的多方代表共计240余人参会,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主持人:曲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主持全体大会开幕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百浩教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沈迟共同主持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崔功豪教授,苏州市人民政府施嘉泓副市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杨涛董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设计大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梅耀林总经理,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张振克教授,江苏省开发区协会梁宝林副会长,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长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义,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设计大师冷嘉伟教授,院长、江苏省设计大师张彤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代表,国际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政府部门代表,世界知名高校及“一带一路”沿线高校与机构代表等共同出席大会开幕式。


李喆、孙立涛、张振山

石楠、王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李喆副司长,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孙立涛副校长和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张振山主任分别作大会致辞,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和中国开发区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王磊副会长作视频致辞。李喆副司长指出,近年来住建部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中国建筑业和中国建设标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引领的新型全球化背景下,本届国际研讨会将围绕“一带一路”特色议题,探讨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等话题,推动中国开发区与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的国际传播。石楠秘书长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衷心希望通过本次学术活动推动开发区的转型发展,也推动城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孙立涛副校长表示,东南大学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建筑学院长期致力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城乡规划研究,在科研、项目、对外合作等多方面成果丰硕,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拓展城乡规划学的知识边界提供了新的契机。


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代表编写组发布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团体标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王兴平教授介绍,该指南编写建立在大量境内外调研基础上,前后历时达三年。指南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编制的同时已经逐步应用到境外相关项目中。随着指南的不断完善,未来将向国际层面推广。


在报告环节,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梁鹤年带来《走向新经济》的大会主旨报告。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李侃桢做题为《江苏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的大会报告。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二处副处长祖钰分享题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下境外园区绿色发展的成绩、形势与建议》的报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带来《中国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全生命周期开发模式探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包容性政策实验室专家顾问,开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Mohsen Aboulnaga分享了《迈向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城市:港口、工业和城市间相互关系的评估》。各位专家学者以多学科、全局的、区域的视角,对本次会议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梁鹤年:走向新经济


中国“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


梁鹤年教授指出,当今世界中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行将结束,更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的新经济模式逐渐觉醒,由消费者主导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梁教授表示,第一次工业化是一次生产和消费的“标准化”。在大资本的推动下,“规模经济”导致资本主宰了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波动、社会解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的循环往复。在物质生活舒适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标准化”消费开始向 “个性化、定制化”消费转型。例如在服装方面,白领希望穿着符合其社会地位和购买力的职业装,这将催生出新一代"裁缝",为其提供尺寸、面料、颜色、款式的定制化服务。新经济是一种劳动、土地、资本三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合作经济,其内涵以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之间的平衡为基础和目标。


最后,梁教授呼吁各位城市规划者做好准备,来面对这一变革带来的土地、资源等空间要素的变化,号召广大规划工作者相信未来,相信希望,满怀乐观,坚定不移,通过不懈努力,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李侃桢:江苏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


李侃桢会长从“江苏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实践成果”以及“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思考与建议”两个方面生动介绍了江苏的实践案例。李会长表示,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这为江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李会长将江苏10年来的实践成果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大计划”量质齐升稳步推进、区域支撑格局不断优化以及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江苏以勇挑大梁的姿态和担当,高起点规划、高段位协调、高标准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面向未来,李会长同样提出四方面思考与建议,一是发挥陆海交汇优势,做强沿海、沿江、沿东陇海线、沿大运河的开放大通道,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二是将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为开放门户,建设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支撑点。三是提升重大载体平台开放能级,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四是深化产业链纵深双向投资合作,加快培育主动“走出去”的世界一流企业。


最后,李侃桢会长总结:踏上新征程,江苏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中,一定能绘好“江苏画卷”!




祖钰:“一带一路” 倡议下境外园区绿色发展的成绩、形势与建议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二处副处长


祖钰处长从境外工业园区发展简况、境外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成绩、发展经验、以及面临的形势和思考六个部分,分享了“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在境外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境外工业园区经过起步探索期、加速发展期、规范发展期和提质发展期四个阶段,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祖钰处长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境外工业园区在政策措施、发展理念、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取得的绿色发展成绩,并从园区规划阶段、园区招商阶段、设施建设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总结出多方发展经验,为未来共建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最后,祖钰处长强调,未来的园区绿色发展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开展绿色境外园区认定评估工作,三是推广示范园区绿色发展经验,四是加强双边和国际协调与合作,五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




曲建:中国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全生命周期开发模式探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


曲建院长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开发区域,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并称为“特殊经济功能区(SEZ)”,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分享了全生命周期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开发模式。曲院长提炼了四大可借鉴经验:第一,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四个环节;第二,经济特区开发涉及到规管者、开发者、运营者、投资者四个利益相关方;第三,做好一套完整的“123”前期规划体系尤为重要;第四,经济特区存在五个代际,从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代产业园,到生态、智能型的第五代产业园逐步升级,不同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内容截然不同。随后,曲院长结合深圳经济特区这一具体实践案例,从企业“密度”、产业“新度”、投资“热度”、合作“广度”及创新“浓度”五大方面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历程进行了展示与说明。


正如曲建院长最后总结的那样,开发区的转型问题涉及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也涉及到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涉及到整个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




Mohsen Aboulnaga:迈向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城市:港口、工业和城市间相互关系的评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包容性政策实验室专家顾问,开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Mohsen教授指出,全球危机与气候变化对港口有着显著影响,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使城市更有韧性从而应对这些挑战,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Mohsen教授通过一系列数据与表格展示出,海运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港口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但贸易体系和全球供应链目前面临着气候变化、运输延误、运营中断、船舶事故、海岸侵蚀等多种挑战,因此港口地区可持续性发展和韧性建设的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Mohsen教授表示,城市和港口具有共生关系,城市发展和空间增长强烈依赖于港口周围的贸易活动,港口设施的搬迁和扩建也会影响到城市的空间扩张。Mohsen教授以苏伊士港口为例,指出港口为城市创造了建筑业、车辆修理和交通运输等就业机会,也显著影响了城市内的土地利用,港口周边集聚了行政区、旅游区、住宅区和文化区等功能片区。因此,研究港口、工业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必要。


Mohsen教授最后强调:持续绿色、有弹性、有韧性的城市港口和工业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全体大会之后,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的七个平行论坛同步举行,紧扣会议主题,从“‘一带一路’沿线工业化&城镇化与空间规划”、“新时代开发区的转型提升路径与策略”、“江苏产业园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与规划”、“‘双循环’背景下的产业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与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协同发展下的城市规划与实践”七个方面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们分享成果、交流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全体大会闭幕式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榴园宾馆报告厅举行。闭幕式由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硕副院长主持。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研究中心毛新雅主任带来《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闭幕式主旨报告。王兴平教授做题为《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的互动演化:历程、趋势与规划探索》的报告。



毛新雅: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研究中心主任


毛新雅教授围绕为什么共建“一带一路”能够促进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一话题展开分享,并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一带一路”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从国内区域而言,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中西部内陆区域的对外开放,促使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从跨国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机遇。第二,“一带一路”推进了更宽领域的开放。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拓展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领域,在巩固已有的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之外,还拓展了健康、绿色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等新的投资领域。第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从要素开放转变为制度开放。毛教授强调我们应“两条腿”走路,既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又要同时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第四,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统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保障了国际社会的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


最后,毛新雅教授总结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力量。



王兴平: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的互动演化:历程、趋势与规划探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教授、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王兴平教授围绕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简要梳理了其现状情况及未来趋势。王教授表示,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作用,二者关系经历了开发区独立于城市、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再到开发区与城市功能空间完全一体化等不同阶段。在长期互动过程中,开发区有力支撑了我国城市的创新发展。随后,王教授将开发区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具体总结为产业门类的“聚变”、制度空间的“裂变”、园区功能的“叠变”、发展路径模式的“相变”、空间形态的“形变”以及带动城市中心体系的“位变”六个维度。王教授提出,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创新发展需要考虑应对绿色低碳可持续、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品质生活空间供给和高效能空间治理等复合要求。应对新趋势,开发区需要在不同尺度进行规划探索。在全球尺度要推动中国开发区模式和经验走向“一带一路”,在区域层面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功能协同和空间整合,在园区层面注重内涵式的园区升级和开发区再开发,在产业节点层面关注单元尺度的产业空间精细化组织。


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教授、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作大会学术总结点评。他表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开发区和城市的产业—创新空间研究愈发重要,研究热度并未因开发区设立和建设热潮的过去而衰减;“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区域的研究由点到面,逐步开枝散叶,类型和丰富度显著增加;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规划逐步形成系统性的规划技术体系,在规划学科发展和规划实践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研讨会”自2015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本次研讨会在延续前四届会议主题的基础上,顺应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创新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汇集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方代表,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合作园区发展与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工业化&城镇化和空间规划、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矛盾、机遇与挑战、思路与对策等,推进中国的规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学、互鉴、互用。



本文转载自:中国城市规划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