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东南大学,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会议主席:陈薇
会议召集:李海清 李新建
媒体支持:《新建筑》《建筑师》《建筑遗产》2023年12月2~3日,以“建造与遗产”为主题的“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讨会”于线上顺利召开,此次会议聚焦建造视野下遗产价值认知问题,针对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邀请知名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计有来自国内外近600人与会交流,产生了可观影响。
01开幕致辞
李海清教授主持开幕式及首场演讲,阐明此次会议主旨是以建造作为交流与讨论的切入口,关注其如何形塑建筑遗产本体、底定建筑遗产价值、为建筑遗产继续发展而赋能。
院长张彤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场不求形式专注于内容的学术会议,希望聚焦近现代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同时,也能观照之前更长历史的回顾和当下状况的跨越性审视,使承载厚重历史的遗产研究能够更具关联性和启发性。会议主席、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副理事长陈薇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2019年以来三届办会的历程,重点谈了对会议组织的理解,认为参会研讨队伍老中青结合,预示着会议关注度与日俱增,有持续研讨的价值与可能。
02演讲与讨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潘玥副教授首先分享《风土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建造行为与遗产价值认知相互作用之诠释》,以日本为例分析风土建筑在现代涌现的大量保护和再生现象,对传统木构自殖式体系中的建造行为进行批判性审视,及其与遗产价值认知的相互作用与呈现效果,以促进风土建筑多元存续方式的探索和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晖副教授讲题为《技术转移和本土响应:广州工人新村规划与建造的两条线索》,论及解放初期广州规划建造了一大批工人新村,既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技术转移的影响,又有对岭南地区气候适应性和本土传统的响应。循此分析广州住宅建筑和住区规划演变,讨论对国内住宅设计、住区规划的影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挪威科技大学(NTNU)跨学科文化研究系高级研究员许东明分享了《从建筑保护到文化保护——世界遗产地勒罗斯矿区所见与所思》,回溯挪威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历史理论背景,以世界遗产地勒罗斯矿区保护实践为例,探讨其保护理念变化演进与价值经验积累——梳理建造与遗产的关系,乃至不同时期工艺在今天遗产保护修复工作中的角色。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莉老师在题为《遗产价值的建造维度:从近现代昆明“云纺”锯齿形厂房谈起》的演讲中,认为近代云南建筑实践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滇越铁路蒙自海关分关、西南联大临时教室、云纺织布车间锯齿厂房为例,揭示其空间与结构平衡的建造逻辑,是建筑遗产评估区域特色的具体表征。
李新建教授主持了12月3日举行的第二场演讲。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保建筑师张光玮在题为《交织的时空——当代遗产保护实践下的近代建筑》的演讲中,审视将历史建筑认定为文物或“遗产化”的过程,认为当代遗产保护实践基于包容而多元的价值评估,受制于时代背景甚至个人价值取向。近代遗产并非都有建造维度的代表性,却交织出立体时空图景,由此得以窥见时代、地方和群体。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郑红彬副教授的演讲以《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为题,深入考查其遗产现状,分析其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的价值评估,挖掘其建造历史并重估其价值,进而反思保护修缮工程,凸显建造史研究对于遗产价值评估和保护修缮工程的意义。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宿新宝高级建筑师的讲题为《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近代建筑技术及其特征的价值认知》,以文献挖掘结合保护工程案例,梳理上海近代建筑常用非传统材料、结构和构造,呈现传统到改良、舶来到自产以及现代建筑施工业逐步取代传统匠作营造业过程,从技术史角度探究上海近代建筑特征与价值。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侯实老师分享了《价值在行动中产生并变化——重庆聚兴诚银行的建造、遗产化与保护历程》,聚焦重庆聚兴诚银行,将当下保护修缮工作放在历史中观察,其材料、工艺体现典型的时代、地域特征,历经不同时期的改建、加建、修缮,每一次“建造”都是对其某一方面价值的增益或减损。
参加两场8题演讲的与谈嘉宾计有(以出场先后排序):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辰教授、沈旸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晓明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钱毅副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建筑系Thomas Coomans(高曼士)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陆地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冷天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郭华瑜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谭刚毅教授、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冯棣教授。嘉宾们一方面充分肯定讲者的学术贡献,同时也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两场演讲结束后进入集中讨论环节。
朱光亚教授认为会议主题很有意味和价值,演讲内容各有特点,但也存在深入讨论和提升的空间——遗产保护由于引入“建造”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哪些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值得我们去关注?
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赖德霖教授认为历史研究和遗产保护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遗产保护项目应以深度的建筑历史研究为基础,这其中,历史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极为重要。
《新建筑》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教授充分肯定了会议主题设定和发言内容,表示将积极支持相关论文后续优化、早日结集在期刊发表。
03总结
陈薇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谈到,此次参会人员所属机构计有中国大陆128家高等院校;港澳台和海外25家高校;其他单位37家,共190家,发言老师30余人,说明近现代建筑研究和遗产保护广受关注;会议组织紧凑,覆盖面强,参与度高,思维域广;主题演讲内容丰富,涉及面宽,观点鲜明,陈述清晰。与谈嘉宾十分敏锐,点评或延伸的学术内容很有深度和广度。两个晚间演讲内容各有侧重,可以淡化分野,更多围绕价值标准、更加聚焦。展开对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认知的讨论十分必要,从建造角度去认知颇具基础性,很实在。期待做好价值研究,为建立评价标准做贡献。此外,陈薇教授还特别指出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认知,应做到明确界限与贡献的自觉、兼顾有形与无形的自觉、跨时空审视与比较的自觉。
最后,会议发起者李海清教授和李新建教授共同感谢与会嘉宾的支持,并发出2025年再次相聚“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讨会”的邀请。
信息提供:教师综合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