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参与主办的“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中大院

202473日,董卫教授和汪艳副教授作为代表参加“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活动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罗办事处的支持下,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共同主办。我院代表通过分享近年自身和学术团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突出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并呼吁广大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以“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为主题,邀请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埃政府机构、高校等机构的嘉宾,聚焦“河流与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探索中埃文化交流与合作路径。



搭建平台,谱写中埃文明互鉴新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华大使阿里·希夫尼和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阿盟全权代表廖力强在致辞中对东南大学进行了感谢,同时期望中埃两国通过此次对话持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以河为媒,向世界讲好丝路故事

主旨演讲阶段,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姜波解析了世界遗产理念在中国的发展,并对我国参与全球遗产保护事业中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梅赫达德·沙巴罕现场进行《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主题集——建筑、古迹和城市化》主题推介。

“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主题展览也同期举行,本展览以河流为线索,充分展示具有城市特质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我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

青年对话,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围绕“河流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全球合作”、“青年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中的作用与行动”等议题,本次活动中特别举办“长江-尼罗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青年对话会”。

本环节由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教授董卫主持。

汪艳副教授分享了自己近年来所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内国际实践,并表示青年是保护者,是倡导者,是研究者,也是开拓者。要充分发挥青年的有生军力量,推动发展中国家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协同发展,才能增进亚非各国间的情谊,促进世界流域文明的保护传承工作。

阿雷贾·阿塔拉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罗办事处在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行动,并表示未来将持续参与国际文化合作,进一步守护人类共同的遗产。

活动期间,“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青年共创项目同步启动。该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由中埃两国高校共同开展,选取兼具历史底蕴与发展潜能的区域,统筹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开展空间设计方案竞赛等。



本次活动是“感知中国”走进埃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品牌活动,致力于展现中国形象,推动全球文明对话。

在参与国际遗产保护理论建设和实践参与方面始终走在前列,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设立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以来,双方的合作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从早期的理论及方法的引入,到近年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亚洲实践工作和协助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评审与推广工作。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共同促进着亚太地区变革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院董卫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自2016年以来分别在东南亚与非洲等地开展了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测绘、调研以及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参与缅甸妙乌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调研与评估工作,既是我国首次主导海外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研究,也是通过合作模式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与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

此次活动将继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高校间的合作。双方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努力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科理论建设、国际城市科学发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来源:城市规划系党支部




关闭
Baidu
map